弘扬宪法精神 内化制度自信

摘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的明确要求。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方面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概念具有中国话语特色。原来我们讲的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是国家法的体系;还有一个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党内法规体系。我们要推行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要把国家法律体系和党内法律体系统合起来,因此我们形成了法治体系这样一个概念。法治体系,既包含国家法律体系建设,比如法律的制定、实施、监督、保障等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它也包括了我们党内法规立改废释的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这个总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宪法在我国国家法治体系建设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把宪法实施好,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宪法的重要性

我们先来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宪法、国家制度建设的重要论述,特别是要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

1954年制定宪法时,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总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他从总章程的角度来对宪法进行描述,这是非常深刻的。

邓小平同志也强调制度建设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他提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他对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这个最重要的命题进行了揭示。所以,我们把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作为一个具体的实现任务时,关键是要把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怎么来实施宪法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制定法律来实施宪法。行政机关根据宪法法律来依法行政、履行职责来实施宪法。司法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国家安全机关通过打击犯罪,化解纠纷,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利,实现公平正义,把宪法的原则和精神通过司法程序和规则加以实现,也是实施宪法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共产党既是制定宪法、修改宪法的引领者,也通过支持执法、保障司法、领导立法来推进宪法的实施。同时,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也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以上各方面形成了非常强大的宪法实施力量。

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学习宪法、尊崇宪法,把宪法作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在实施宪法,在保障宪法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宪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宪法不光是靠制度建设来完成,要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等“外化于形”的形式,让宪法从文本走入生活、贴近百姓、融入社会,更重要的是要“内化于心”,使宪法入脑入心,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信守和遵从,解决人民群众对宪法的拥护和信仰的问题。当14亿多中国人民养成了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的习惯,这是一种非常伟大的力量。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中国的全面改革过程中,无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包括我们内政、外交,军事体制,在进行全面的改革过程中怎么解决宪法法律和改革动力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也就是说,我们要为改革提供宪法法律的依据。

如果抛开宪法法律搞改革,最后必然使改革偏离方向,甚至即使有些当下的改革成功了,但从长远看并不符合国家长期的发展目标和价值。

所以,重大改革都要于宪于法有据。如果来不及修宪、修法怎么办?首先,通常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重大的改革进行单向的授权,通过单向授权解决改革的正当性、解决改革的体制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八大以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改革的重大授权已经有24项,这些单向授权为我国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制度保障。

因此,弘扬宪法精神,内化制度自信,首先要解决政治站位问题。政治站位高了,我们才会形成统一的思想、统一的认识,而这些认识将会对实现我国的中期和长远目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宪法,尊崇宪法,弘扬宪法精神

提高了政治站位后,如何学习宪法,如何贯彻制度?我们通常说三句话:读原典、通原理、究法意。

(一)读原典

读原典,就是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文本进行认真阅读、认真思考。同时,要将有关的重要论述、重要文件进行原原本本地阅读。通过阅读,提高对制度和法律的认识;通过知识认知,强化我们的内心。

我国现行的宪法是1982年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只制定了一部宪法,那就是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后我们对其进行了十次修改。也就是说,宪法一旦制定出来,就要保持其稳定性、权威性。但是宪法也要随着国家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完善,所以宪法的修改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对宪法进行了十次修改。其中三次是大修改,即1975年、1978年和1982年三次大修改。其他的是:1979年、1980年对1978年宪法的修改;以及1988年、1993年、1999年、2014年、2018年对1982年宪法进行的五次修改。特别是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五次修改,重新颁布了宪法的文本。宪法的制定、修改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意志,确认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充分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也建构了国家权力体系,形成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是一部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

从知识论的角度来说,这部宪法由一个序言和四章组成。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