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坚定不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

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坚定不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

摘要:总体而言,疫情会成为今年工作任务和政策取向的一个短期影响因素,但不会成为2020年一年趋势的决定性因素。2020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不会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之年的总目标、总任务和总要求更不会变。

纵观2019年,世界经济持续下行,全球贸易出现近十年来首次下降,美国经济有衰退迹象,日本和欧洲经济依然疲弱,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总体放缓。在此情况下,2020年1月15日,中美签署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标志着中美贸易摩擦暂时告一段落。正当人们憧憬着2020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求进之时,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令人猝不及防。这次疫情对中国经济冲击究竟有多大?我们该如何认识和看待?

1581906128652

总体来看,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部分行业影响巨大而深远,但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向好发展的总体态势,就像大江大河流向大海的过程中,尽管会遇到巨石滚木的阻拦,但不会改变奔流到海的方向一样。

首先,决定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因为这次疫情而改变。

从供给侧来看,其一,中国社会制度的优势依然存在。无论从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还是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都是显而易见的。我国数十年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是最好的证明。疫情爆发后,党中央和各地政府反应迅捷,采取措施有力得当,疫情的快速蔓延势头迅速得到了有效地遏制。其二,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对强国富民发展目标的执着追求始终不变。改革开放前的30年,对工业化道路的坚持和探索,为改革开放的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工业基础;改革开放后的40年,中国强国富民的目标被分成若干阶段,历届领导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提前实现了各个阶段性目标。自从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均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了相应的部署和安排,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即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三,中国制造业规模优势日渐凸显。制造业是一国走向经济强国不可跨越的门槛,制造业是一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长的物质基础,制造业是一国走向大众化高消费阶段的前提条件。中国经过数十年的奋力拼搏,终于在2010年第一次在制造业产值上超越保持世界第一116年的美国。如今,中国制造业的产值是美国的1.7倍,这是值得世界称道的了不起的成就。其四,中国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显著增强。企业是一国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实力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国家的经济实力。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从1995年的3家到2019年129家(包括台湾的10家企业),超越了美国的121家。其五,劳动力、资源、科技等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为中国经济稳定发展提供长期保障。中国劳动力要素的数量红利渐行渐远,但工程师红利已经开始并将长期发挥效力。中国每年大学理工科毕业生数量是美国的5倍以上,加之中国各省市吸引人才的力度不断加大,营商环境在持续优化,这种高质量的要素供给将成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梯度格局初步形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仍在进行时,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开发空间仍然很大;中国的科技投入增速在世界名列前茅,总量位居全球第二,研发强度已经超过欧盟初创15国的平均水平,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在逐步增强。

从需求侧来看,中国市场在规模上已经是一个超级市场。这个市场规模,足以让许多行业达到行业规模经济,亦称外部规模经济;也能够让一些行业例如航空航天等达到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意味着该行业的企业数量足够多,企业处于充分竞争的状态,处于行业规模经济的企业之间受益于劳动力市场共享、高效的专业化服务、技术知识外溢的好处,因而能够向消费者提供丰富多样、同时又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消费者收入的实际价值因此增大;内部规模经济可以让该行业的企业处于有限的竞争状态,企业产量既可以达到规模,成本降低,又不能形成垄断,仍有竞争压力,因此也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相对“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目前,我国的市场规模已经逐步迈入这个阶段,而且在稳步增长。

其次,决定短期趋势的主要因素也不会因这次疫情而进行过度的调整。

一方面,当前采取的应对举措将大幅度降低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损失。一般来说,决定我国一年经济发展趋势的因素主要包括当年的投资、消费和出口,而当年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又取决于当年中央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主要任务以及与任务高度相关的政策取向。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要征询政府各部门、智库、学术界、企业界等社会各界人士和相关机构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新一年的工作任务和政策取向,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工作的纲领。201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0年的经济工作做了初步的部署和安排。新冠肺炎疫情是一个突发事件,针对疫情,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应对措施已经展开并发挥效力。例如迅速成立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担任组长的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该小组多次部署,全面落实应对疫情的各项工作,压实地方属地责任,落实财税金融、政府收储等政策,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针对中小企业订单减少、劳动力成本高、招工难、物流不畅、缺乏资金、工资租金刚性支出压力大等困难,各个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例如,2020年2月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通知,确保重点企业用工;2月2日晚间,苏州市政府对外发布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2月3日晚,青岛市政府发布了18条政策,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2月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打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若干措施》,政策着力点集中在加强疫情防控能力建设和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方面;2月8日,上海市政府公布了《上海市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包含加大对防疫重点企业财税支持力度、减免企业房屋租金、免除定期定额个体工商户税收负担、适当下调职工医疗保险费率等多项内容的28条综合政策举措。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各部委以及各个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的应对疫情的举措,将会大幅度降低疫情带来的损失。

另一方面,2020年一年趋势的决定性因素依然会发挥主要作用。总体而言,疫情会成为今年工作任务和政策取向的一个短期影响因素,但不会成为2020年一年趋势的决定性因素。2020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不会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之年的总目标、总任务和总要求更不会变。

再次,疫情的负面影响虽然迅猛而强烈,但只要我们不回避问题,以积极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和有力的举措去应对,疫情也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契机。

这次疫情爆发,可以视为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和警醒,警示我们要从源头抓起,提高整个社会对公共卫生、食品安全以及自然规律的认知水平,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这次疫情,也可以视为政府应对公共安全危机能力的检验,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面对突发而来的公共安全危机,决策部门要做好调查研究,制定正确行动方案;让政府和市场更好地融合,充分调动、利用市场和民间的专业力量,进一步提高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

总之,疫情虽然对许多行业造成巨大而激烈的冲击,但终归是短期性的困难。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上下一心,严格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政部门的部署和安排,各负其责,尽心尽力,就不仅能尽快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而且能高质量完成今年的各项硬任务和硬指标,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和总任务。

(作者单位: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610739169。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赵一頔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