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国际> 正文

苏浩: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外交的道义制高点(3)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的高度和人类社会的广度,把握国际形势,提出中国外交要树立正确“三观”:

第一,正确的历史观,就是不仅要看现在国际形势什么样,而且要端起历史的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

第二,正确的大局观,就是不仅要看到现象和细节如何,而且要把握本质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总总、纷纭多变的国际乱象中迷失方向、舍本逐末。

第三,正确的角色观,就是不仅要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而且要把自己摆进去,在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中看问题,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我国对外方针政策。

这“三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基础。基于此,对于面临“困境”的世界应该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解困”世界的思考,提出破解“四大赤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际社会正面临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四大挑战。这四大挑战是我们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巨大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有“三观”和“三个模式”,以中国方式来寻求“解困”方案。

第一,破解“治理赤字”,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里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一个重要的解决世界赤字问题的方案。

第二,破解“信任赤字”,要坚持以义为先、义利兼顾的正确义利观,构建命运与共的全球伙伴关系。

第三,破解“和平赤字”,要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各国一起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世界长久和平。

第四,破解“发展赤字”,要坚持创新驱动、协同联动、公平包容,在此基础上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发展成果。

这是中国提出来的“解困”世界的方案,这些方案的提出,需要一个总的概念、思想、理念的统括和指导。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未来人类社会建构的崇高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是在怎样的状态之下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国处于什么位置?面对问题的世界,中国应该怎么去看?面对困惑的世界,中国能够如何去做?这些都需要一个总概念统括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2018年9月19日,习近平主席向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致贺信,信中提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但各国面临的安全威胁日益复杂,战争威胁始终挥之不去。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中国人民深知和平之可贵,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基于此,我们就需要思考中国该怎么做?该怎么走?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解困”世界,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这为人类社会实现长治久安、共同发展、持续繁荣描绘了一个非常美好壮丽的蓝图。在此前提之下,中国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要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要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人类进步大势,呼应各国人民期待,追求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社会的高度,把握世界历史的潮头,引领国际关系的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呼之欲出。

2011年9月,《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经济全球化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趋势。不同制度、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相互依存、利益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第一次在官方文件里面出现。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的报告提出:“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作为一个中国外交的理念正式提了出来,这也为未来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了很好的铺垫。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赵苇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