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京味文化”

传承与创新“京味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北京文化的实质或重要内核之一是“京味文化”。“京味文化”凝炼了北京文化独特属性,最能彰显北京历史时代特色、未来北京发展中的活力和创造力。北京文化建设的重心,便是探讨“京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使之体系化并更具延展性和持续力。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指出,北京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是北京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根基,要精心保护好这张金名片,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其中包括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深入挖掘保护内涵,构建全覆盖、更完善的保护体系。依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构建绿水青山、两轴十片多点的城市景观格局,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为市民提供丰富宜人、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这些具体要求的提出,对于“京味文化”内蕴的发掘与转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以此为基点,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在对“京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如何做到开发与完善、保护与利用的有效统一?如何通过建设,逐渐展示“京味文化”所蕴含的文脉、筑就“京味文化”所特有的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景观、锻造“京味文化”所散发的韵致(即“京韵”)?诚如学者赵园所言,“‘京味’是由人与城特有的精神联系中发生的,是人所感受到的城的文化意味”。关于“京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拓展、深入和细化:

其一,绘制北京文化地图。实际上,“三个文化带”的勾画本身就具有“地图”性质,而“地图”的说法更体现了静态凝结与动态跟踪的兼顾,让众多历史文化线路、节点更具直观性,也使得实施保护与开发的思路和步骤更加明晰。其中重要一项是勾画北京名人故居地图,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曾大声疾呼“北京应画出名人故居地图”,这涉及名人故居的保护与修缮,进而关乎北京历史文化记忆的保存问题。名人故居是“京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气”是一座城市的特殊气息,“人气”的流芳才能够令“城”与“人”相得益彰,对名人故居的保护与修缮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及对北京人文精神、气质的尊重与承续,而这需要长期的涵养。

其二,挖掘整理北京话的文化意蕴。哲人有云:“语言是存在之家”,语言也是文化的重要表征,北京话是“京味文化”中具有显示度的标识之一。学术界已出现不少从学理上研讨北京话历史沿革与现状的成果,如何从文化遗产传承的角度、从文艺作品创新的角度,梳理北京话与北京历史文化及现实的关联,还是一个有待深入探究的论题。

其三,探寻北京文化适应新媒体迅猛发展形势的方法与路径。这包括:如何将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纳入“互联网+”和“双创”时代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之中?如何将北京文化传承、文化遗产利用与文化创意进行有机融合?如何创立新的北京文化符号?等等。这些既是关于“京味文化”的新的理论增长点,又是其新的实际应用的切入点。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学报主编。本文为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京味文化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