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张志君:中国古代扶贫救灾系列故事及其启示(2)

很多人认为,汲黯此举得不偿失,虽然当地百姓得到了救济,但却得罪了许多人,第一,得罪了当地的官员。因为汲黯自京城而来,只是路过,而面对当地灾民饥寒交迫无动于衷的地方官们是有瞒报行为的,说明他们为官不作为。当时的官场生态讲究“和光同尘”,汲黯的做法会让当地官员非常难堪。第二,此次汲黯私自开仓放粮,会让朝中专门负责此事的同僚觉得他在多管闲事。由于汲黯不搞团团伙伙,还因认死理得罪过很多同僚,此次矫诏发放粮食等同给了那些想报复他的人“子弹”。第三,汲黯不经皇帝批准就私自动用国家战略储备粮,虽然动机很好,但却是矫诏行为,在封建社会皇帝很忌讳这种事情。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惩治贪腐不惧得罪权贵“一家哭与一路哭”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范仲淹在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后,推行了“庆历新政”。新政对那些做官凭关系、升官拍马屁的官员一律进行了撤换。一次,范仲淹派了一批按察使,到各地去了解情况,然后写出书面报告,将一些昏庸无能的官吏从登记簿上划掉。枢密副使富弼见范仲淹拿着朱笔一道一道地涂抹,动了恻隐之心,就对范仲淹说,十二丈啊(“丈”是士大夫间的尊称;范仲淹排行十二,人称“范十二丈”,相当于清朝的“十二爷”),您拿笔涂这么一道杠子容易,可不知道这一笔下去,一个家庭的老小都得抱头痛哭呀!范仲淹停下笔,对富弼说,唉,一家哭,总好过一路(“路”是宋代的行政区划,接近于现在的“省”)哭吧!我这样一笔一笔划下去,是为了让一路的百姓不再哭,纵然有几个家庭破败,我也没有办法。最后,范仲淹还是把这批官员逐个撤职了。

需要说明,宋太祖赵匡胤曾有“不得杀士大夫”的祖训。所以范仲淹生活的时代,读书人与皇帝之间更像是朋友关系。重要的是,范仲淹整治贪腐并没有得罪皇帝,所以,他所面临的危险远不及汲黯的危险大。因为假传圣旨在封建时代是重罪,如果没有天大的勇气,没人敢去尝试。但汲黯却真的做了,并且只是为了帮助河南郡上万户食不饱腹的灾民!可见,汲黯是真心系百姓,一心扶贫救灾,把自我前途安危置之度外,这种一心为民的精神值得赞颂。

二、中国古代扶贫救灾故事及其启示:行动比心动更重要

《为学一首示子侄》中记载了一则故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故事是说,蜀地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水瓶,一个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江而下,尚没有成功。你凭借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有些人会认为,富和尚会达成愿望,毕竟,不远千里前去南海,没有物质条件做支撑肯定不行。但最终达成愿望的竟是那位穷和尚。这个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心动与行动的关系,前往南海没有心动肯定不行,重要的是行动。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马中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