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一部曲折的斗争史

禁毒:一部曲折的斗争史

马上又要到6·26国际禁毒日了。毒品这个概念的出现,距今不过二三百年。它最初出现在人类生活中时本是药品,但当对其使用越过了“合理”这个限度,便成为了毒品。这是人们用了相当长的时间才意识到的,人类的禁毒史就此拉开序幕。但此间过程曲折、坎坷,甚至走过弯路——为了替代一种成瘾性药物而研发出的更迭换代产品,竟然“毒性”更强。至今,在与毒品的这场斗争中,人类仍未取得胜利。禁毒,任重道远。

从治病良药到令人上瘾的毒品

很多我们今天所说的毒品,早期都是以药用的形式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的。当时人们利用一些植物具有神经毒性的特性,将其作为镇痛剂使用。

最为典型的要数鸦片。在阿司匹林诞生前,鸦片是对付疼痛的重要镇痛剂,甚至一度被认为是“包治百病的良药”,除了镇痛,还被用以对抗焦虑、烦闷、长期疲劳、慢性疼痛、失眠、痢疾等症状。

很久以前,人们就把罂粟视为一种治疗疾病的药品,有意识地进行少量的种植生产。罂粟的种植在大约8000年前的地中海西部地区出现。罂粟的未成熟果实用利刀割破果皮,待流出的浆液稍凝固后,将其刮下,阴干,即成为生鸦片。公元前5000年苏美尔人开始使用鸦片。在瑞士发掘的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时代屋村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罂粟的种子和果实的遗迹,并且属于人工杂交种植的品种。公元前3400年,在今天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人们已经大规模种植罂粟。

据记载,公元前1552年,古埃及的一份记录上记载了大约700种不同的鸦片配方的用途。

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鸦片剂量在药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欧洲人还开始通过制作鸦片酊、鸦片酒等方式,来激发鸦片的其他用途。病人乃至正常人慢慢对其产生了生理依赖。到17世纪时,鸦片不单单只是镇痛剂了。鸦片从脱离单纯的医药作用时起,就变成了毒品。

鸦片在英国的使用历史很长,早在19世纪初期就已经风靡,被视为有钱人的娱乐。我们可以从《福尔摩斯探案集》等当时的文艺作品中看到鸦片的身影。鸦片甚至被用于遏止婴儿的哭闹。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很多婴儿因此得重病或死亡。

吸食鸦片太多,会变得瘦弱不堪、面无血色、目光发直发呆、瞳孔缩小、失眠,对什么都无所谓。长期吸食鸦片,可使人先天免疫力丧失,因而鸦片成瘾者极易患上各种疾病。过量吸食鸦片还可引起急性中毒死亡。

大麻、古柯叶等也有着相似的发展路径,从治病的药品逐渐演变成令人成瘾的毒品。

苦寻替代品却滑向更深渊

进入19世纪,随着科技不断发展,鸦片也得以“升级”。

1806年,化学家泽尔蒂纳首次从鸦片中分离出吗啡。吗啡是鸦片中最主要的生物碱,有强烈的麻醉、镇痛作用,这是自然存在的任何一种化合物无法比拟的。它的镇痛范围广泛,几乎适用于各种严重疼痛包括晚期癌变的剧痛。同时,吗啡还能镇咳、止泻和治疗便秘等。这一发现对医学界和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直到现在吗啡仍然是重要的止痛药。

当时人们错误地将吗啡看作是没有任何副作用的麻醉剂。吸食吗啡能引起某种程度的惬意和快感,但在大脑皮层方面,可造成人注意力、思维和记忆功能的衰退,长期大剂量地使用吗啡,会引起精神失常,出现幻觉,大剂量的吗啡还可能导致呼吸停止而死亡。

吗啡具有比鸦片更大的成瘾性,长期吸食者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会对吗啡产生严重的依赖,只能不断增加剂量以获得相同效果。吸食吗啡的戒断症状有流汗、颤抖、发热、血压高、肌肉疼痛和挛缩等。一开始,产生这些症状时,患者并不知道这些正是“戒断综合征”,他们以为是某种疾病。医生对此也大惑不解,等到弄清是怎么回事以后,只能给病人开更多的吗啡以暂时缓解这种痛苦。1853年,注射器的发明大大刺激了吗啡的流行,因为吗啡被直接注入血液效果更加强烈。

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时,吗啡作为镇痛剂在美军广泛使用。战争结束后,美军当中首次出现了群体吗啡成瘾者。

当人们意识到鸦片剂、特别是吗啡成瘾的严重后果后,便急于找到一种非成瘾性的止痛剂来代替吗啡。

1855年,德国化学家首次从古柯叶中分离出来古柯碱。古柯碱最初被用来治疗吗啡上瘾及身体无力等,还被作为局部的麻醉药。但随着逐渐被滥用,古柯碱也最终沦为了世界毒品的主要品种。

再后来,海洛因出现了。最为讽刺的是,打着“不上瘾的吗啡”之名上市的海洛因,其成瘾性超越了吗啡。

1874年,英国伦敦圣玛莉医院的化学家莱特,在吗啡中加入了醋酸酐等物质,首次提炼出镇痛效果更佳的半合成化衍生物——二乙酸吗啡,这就是最早合成的海洛因。但这一发现并未引起世人的注意。

1897年,德国拜耳药厂化学家霍夫曼在合成阿司匹林之后11天,又将海洛因制成药物。海洛因的止痛效力是吗啡的4-8倍,纯度比鸦片高百倍,可明显抑制肺痨病人的剧咳、久喘和胸痛。当时,拜尔公司认为,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可用来替代吗啡等致瘾性麻醉品。而阿司匹林这个人类医学伟大的发现,一度被拜耳公司认为毒性过大,差点儿将其束之高阁。最终,时间给出了完全相反的答案——阿司匹林与海洛因,一个拯救世界,一个臭名昭著。

1898年拜耳药厂开始规模化生产药品海洛因,并正式注册商品名为“海洛因”,在德文中的意思是“英雄式的新发明”。

海洛因被用作治疗咳嗽、疼痛、抑郁、支气管炎、哮喘甚至胃癌,成为处方中常见的一种药。其实最初在动物实验中曾发现其具有导致惊恐、瞳孔放大等副作用,但因其功效过于显著,有关不良反应的报告在当时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宣传中,仅仅记录了“具有昏沉、晕眩和便秘”这些微不足道的副作用,并明确称海洛因不致上瘾,刚好可以医治广泛流行的吗啡上瘾症。 

然而很快,这种说法就被“打脸”。海洛因比吗啡的水溶性更大,吸收更快,脂溶性也较大,更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神经中枢发挥作用,成瘾性更强烈,对个人和社会所导致的危害后果,已远远超过了其医用价值。

1910年起,世界各国取消了海洛因在临床上的应用。1912年,在荷兰海牙召开的鸦片问题国际会议上,到会代表一致赞成管制鸦片、吗啡和海洛因的贩运。1924年,海洛因开始被禁止出口。拜耳公司等厂家最终于1931年停止了海洛因的生产,世界各地的药房里再也找不到海洛因的踪迹。海洛因,这个由人类自己创造的魔鬼暂时被关进了牢笼。但是潘多拉的魔盒已经打开,海洛因还是迅速在毒品家族中占据了重要一席。

鸦片何时传入我国

在国人心中留下惨痛记忆的鸦片是何时传入我国的呢?

据考证,在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时,鸦片就已经传到了中国。在漫长时期内,鸦片都被当作药物。

唐朝时,有了鸦片传入中国的文献记载。《旧唐书》载:“乾封二年拂霖遣使献底也伽。”“拂霖”是当时的东罗马帝国,“底也伽”的主要成分是鸦片。

明代的《医林集要》中记载了中国最早制作鸦片的方法,当时鸦片通常被称作“阿芙蓉”,也被称作“乌香”。尽管当时中国人已经懂得如何制作鸦片,但本地没有罂粟种植,鸦片主要还是依靠进口,价格昂贵。经常会有外国使节向皇帝供奉鸦片。在发掘万历皇帝墓时,专家检测出万历有吸食鸦片的习惯。

到清朝时,特别是乾隆中期以后,国人吸食鸦片逐年增多。据史书记载:“嘉庆初食者甚少,不二十年,蔓延天下,自士大夫以至贩夫走卒,群趋之,靡然而不返”。到了道光年间,鸦片泛滥,每年大量白银外流,造成国库空虚,民不聊生。

1838年12月,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水师提督关天培等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命令外国商人交出鸦片,将英、美商人的两万多箱、约120万公斤鸦片在虎门付之一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

中国最早立法禁毒

中国的禁毒并非从虎门销烟才开始。

明清易代之后,社会上因为吸食鸦片带来的危害实在太大,到了不得不管的程度。英印殖民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走私商陆续向中国倾销鸦片。1729年,雍正帝颁布了第一道禁止售卖鸦片及开设烟寮的上谕,对贩卖鸦片烟者、私开鸦片烟馆者、吸食鸦片者等,明确提出了初步的量刑标准。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禁烟(鸦片)法令。

1796年,嘉庆帝颁旨禁止鸦片输入、禁止国内种植。1823年,清政府制定了《失察鸦片烟条例》。1839年,道光帝颁布中国禁毒史上第一部禁烟法典《严禁鸦片章程》。1906年起,清光绪连续发布《禁烟章程十条》《稽核禁烟章程》《禁烟查验章程》《购烟执照章程》。1910年,清宣统公布《禁烟条例》,定吸食鸦片烟罪。

尽管如此,由于从明朝中后期到清初,中国已经形成了数量巨大的吸食鸦片的消费群体,而且众多的政府官员也被牵扯进了鸦片贸易这项可以获取暴利的利益格局之中,所以,清朝政府虽有禁绝鸦片的决心,但效果不佳。广州等口岸的鸦片仍然或明或暗地被运进口内。虎门销烟等禁烟行动也遭到帝国主义的反对和干涉,鸦片战争以后禁令并未实施。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曾经宣布禁烟禁毒,但一些官吏保护贩毒活动,供给飞机、轮船和武装,为贩毒犯走私运毒提供方便,以致烟毒泛滥成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2月和1952年5月两次发布了《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群众性禁烟禁毒运动,禁绝种植、禁绝贩运和制造、禁绝吸食。1953年底,全国普遍禁绝了种植鸦片、制毒、贩毒和吸食鸦片的现象。短短三年时间,就基本禁绝了危害中国百余年的鸦片毒害,创造了举世公认的奇迹。 

第一届万国禁烟大会在上海召开

吸毒逐渐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

1909年2月1日,国际鸦片委员会会议在中国上海外滩汇中饭店召开,史称“万国禁烟会”。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等13个国家的代表,共商禁烟大计。

“万国禁烟会”是世界上第一次国际禁毒会议,第一次确认鸦片等毒品必须在世界范围内禁止。会议催生了首部国际禁毒公约——1912年《海牙禁烟公约》。该公约的缔结,推动了世界禁毒斗争的开展。因此,万国禁烟会在国际禁毒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戒毒和反毒品走私斗争在国际范围内全面展开。然而,毒品消费市场已经形成,国际上还逐渐形成了金三角、金新月、银三角三大毒源地。

1987年6月,根据联合国秘书长的建议,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了“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的问题国际会议”。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了6月26日的大会。会议结束时,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决议,将每年的6月26日确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号召全世界人民共同抵御毒品危害。

毒品问题成为了一个长期问题,并且日趋严峻。在国际毒潮的侵袭下,境外毒品不断向中国境内渗透,导致已经禁绝的毒害卷土重来。中国政府禁毒的态度明确,组建缉毒专业队伍,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1995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强制戒毒办法》。2008年6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禁毒法》。2011年6月22日,国务院又颁布了《戒毒条例》。吸毒成瘾人员,要接受强制戒毒、心理治疗、社区戒毒等。另外,社会上也广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出现了不少禁毒题材的影视作品,如《红处方》《永不瞑目》《玉观音》《湄公河大案》《破冰行动》等。

延伸阅读

毒品的种类

毒品种类很多,范围很广。从毒品的来源看,可分为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成毒品三大类。从毒品流行的时间看,可分为传统毒品、新型毒品和第三代毒品。

传统毒品一般指流行较早的阿片类毒品,主要有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杜冷丁、古柯、可卡因等。新型毒品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主要有冰毒、摇头丸、K粉、三唑仑等。第三代毒品是指新精神活性物,又称“策划药”或“实验室毒品”,是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而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所得到的毒品类似物,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主要的第三代毒品有“蓝精灵”“笑气”“开心果”“小树枝”“跳跳糖”“紫水”“彩虹烟”等。

长期吸毒会伤害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同时伴有机体其他器官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会表现为精神萎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和性功能障碍等。吸毒对人体的免疫功能也有严重损害,还可能引起很多并发症。

冰毒、K粉、摇头丸这些新型毒品的精神依赖性也很强。长期使用可导致永久性失眠、大脑机能破坏、心脏衰竭、精神分裂、中枢神经麻痹等损害,在幻觉作用下有的可引发自残与攻击行为,过量使用会导致死亡。

第三代毒品对人体的危害也非常强烈,少量吸食会令人出现心跳加速、血压异常等中毒现象,若大量吸食,可引发焦虑、恐慌、偏执等情绪,严重的还会导致精神错乱、休克、抽搐,甚至死亡。

常见戒毒方法

多年以来,人类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手段来戒断毒瘾。

常见的戒毒方法有自然戒断法和药物戒断法等。自然戒断法又称冷火鸡法或干戒法,是指强制中断吸毒者的毒品供给,使其戒断症状自然消退而达到脱毒目的。药物戒断法,是指给吸毒者服用戒断药物,以替代、递减的方法,减缓、减轻吸毒者戒断症状的痛苦,逐渐达到脱毒的戒毒方法。另外还有采用针灸、理疗等方法减轻戒断症状反应的戒毒方法。

但是,不论采用哪种方法戒毒都非常痛苦,而且经常出现复吸的情况。“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身想毒。”很多戒毒者忍受住了初期戒断反应的“痛不欲生”,却没有挺过之后的心瘾,克服心理与精神上的依赖,对于他们来说,可能要伴随整个人生。

毒品大麻就是搓麻绳用的植物?

我国是历史上最早种植大麻的国家,不过那时,大麻仅仅被用来制作绳子和衣服。在千余年之后,人们才开发出了大麻的“新用途”。据马可波罗记载,公元11世纪,在国外,一些教派会利用大麻来控制信徒,因为大麻具有迷幻作用。后来,随着亚欧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大麻逐渐成为遍植于世界的作物。

不少吸毒的人是从接触大麻开始慢慢上瘾,之后又接触更多的其他毒品。

现在,有些人经常会提起在国外吸食大麻的合法性。其实,世界上大麻合法的国家凤毛麟角。即使是在大麻合法的地区,大麻的使用也有着诸多限制。我国依然对大麻严格管制,即便在国外属于合法的一些大麻制品或药品,一旦携带入境仍是非法行为,涉嫌走私毒品面临法律制裁。

经常有言论说大麻成瘾性低,但其实如今的大麻毒性已提高了几十倍。早年大麻植物干品中的四氢大麻酚含量不到1%,而现在的大麻脂中的含量可达10%,就更别提浓度更高的大麻油了。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