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攻坚 开启奋斗新起点

决战脱贫攻坚 开启奋斗新起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高度的使命担当和深厚的为民情怀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亲自安排部署,亲自走贫访苦,足迹遍布各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贡献了全球减贫事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经过全党全社会的艰苦奋斗,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当前,受疫情影响,决战决胜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在此冲锋之际,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全力以赴,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用好用活帮扶政策,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成效持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从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等基本需求保障政策,到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生态补偿扶贫等具体扶贫举措,在满足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提升贫困人口收入水平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已脱贫的贫困地区和人口中也存在着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就业不够稳定、政策性收入过高等问题及返贫致贫的风险,这就要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总体要求,把握脱贫攻坚正确方向,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既要真脱贫又要防返贫,完善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进行跟踪问效,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及时将返贫和致贫人口纳入帮扶。既要谋当前又要谋长远,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强劳务输送对接,发挥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等带贫能力,做好稳岗拓岗工作。做好异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确保搬迁贫困人口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既要“输血”也要“造血”。全力抓好产业扶贫这个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探索出路、创新完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电商消费扶贫、科技扶贫、扶贫小额信贷等综合措施,增强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动员汇聚社会合力,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在坚持政府主体主导作用的同时,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党政军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实现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构建了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当前,剩余的脱贫攻坚任务总量虽然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这就需要动员和凝聚全党全社会力量,采取更集中的力量、更有效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攻坚克难完成任务。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加强扶贫工作力量,尽锐出战、合力攻坚,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坚持精准方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人口,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加大各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支持力度,抓好政策落实落地。发挥好各行业、部门优势,针对深度贫困地区问题短板,在基础设施完善、教育事业发展、公共卫生服务提升、社会保障兜底等方面出实招、见实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深度贫困地区群众提供良好生产生活条件。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推动人才、资金、技术向深度贫困地区流动,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共同发展。

激发培育内生动力,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帮扶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鼓励支持他们依靠勤劳双手和坚强意志创造幸福生活。如果自身不努力、不作为,外力帮扶再大,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更难以持续。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也有一些贫困群众仍然存在等靠要思想,“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有的地方重视物质扶贫,但精神帮扶比较少。摆脱贫困不仅要摆脱物质的贫困,也要摆脱思想的贫瘠,从根本上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培育、提升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着力培育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观念,实现从“要我富”到“我要富”的转变,拔掉思想上的“穷根”。深入推进贫困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贫困地区文化活动,推进移风易俗,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提升贫困群众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树立文明新风。改进帮扶方式方法,将教育引导与物质奖励、精神鼓励相结合,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选树脱贫典型、致富带头人,营造勤劳致富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