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王宏伟: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中国道路(3)

(六)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关于改革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习近平总书记作了浓墨重彩的论述,并对疾控体系的作用、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非常深刻的剖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强化其技术、能力、人才储备;健全疾控机构和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职责,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建立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的机制;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稳定基层疾控队伍;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着力培养能解决病原学鉴定、疫情形势研判和传播规律研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实际问题的人才。

同时,我们在疫情防控上还是得到了一些教训的,要想办法解决:

第一,公共卫生投入的周期性波动。只有做到医防结合、平战结合,我们才能有效避免公共卫生投入的周期性波动,否则疫情过去之后,大规模公共卫生投入的必要性就会受到质疑。

第二,疾病防控的困境。我们需要克服、避免疾控体系一向面临的“鸟尽弓藏”的困境。中外各国的疾控系统其实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即:疾控工作做得非常到位、扎实使重大传染病疫情不会发生,但重大传染病疫情的不发生又很可能使人们产生对疾控机构必要性的质疑。

第三,公共卫生领域“无人问津”。在医疗卫生领域,金字塔的底端是基础医学,中间是临床医学,塔尖是公共卫生。但在现实中,公共卫生是一个国家方面净投入、个人方面盈利最小的领域。公共卫生的“明珠暗投”可能和激励评价的导向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第四,医防脱节。“防”是不让疾病发生,主要是国家的公共投入。“医”却与“防”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内部的张力。

(七)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第一,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北京市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最大的亮点就是较早启动了社区防控的工作。同时,我们非常成功地防止了疫情向医疗卫生资源相对比较短缺的农村蔓延。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全国人民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二,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健全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在整个疫情防控中,很多传染病医院几乎都处于一种废弃的状态,很多医院的传染科和呼吸科是合用的,同时存在着人才短缺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传染病科风险性非常高,待遇留不住、吸引不了优秀人才。对此,我们应该建立一种考评激励制度,使更多的优秀人才愿意投身、服务于公共卫生行业,特别是传染病防控救治工作。

第三,持续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基层是医疗卫生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的地方,特别是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来分级诊疗制度。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如果分级诊疗制度比较发达,病患可以在社区进行初步筛查,避免了患者成为移动的传染源。

同时,我们国家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医疗资源配置的倒金字塔结构,即:优质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人们对全科医生、对基层的卫生医疗力量没有基本的信任,基层的卫生医疗力量也比较薄弱;二是公共卫生队伍的不稳定,缺少吸引力,也不能留住人才;三是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比较困难,社区片警、医生力量明显不足。

(八)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增强早期的监测预警能力,这是最为迫于眉睫的重要环节,是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的当务之举。一是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二是发挥基层哨点作用,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置;三是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预案体系;四是强化基层卫生人员知识储备和培训演练,提升先期处置能力;五是深入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宣教;六是强化风险意识,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

同时,我们在疫情防控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网络直报不是预警,预警的要求和内容远高于、多于网络直报,包括对传染病的监测、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以及高难度的信息发布等;二是增强医院报送的动力,如建立免责制度;三是认识到风险研判的困难;四是应急预案的简单化、理想化问题,即:在应急预案方面要遵循底线思维,要把情况设想得足够糟糕,做最坏的打算、最好的努力;五是传染病防控知识的不足问题,这会导致风险识别能力不足、恐慌与谣言扩散等问题。

(九)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

未来,我们要改革完善重大疾病防控救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此外,我们要健全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的有效协同机制;做到平战结合、补齐短板;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统筹应急状态下医疗卫生机构动员响应、区域联动、人员调集;完善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加强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等基地建设。

提出这些要点是有现实依据的,我们在疫情防控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临时成立的领导指挥机构有磨合成本,不利于经验的积累;二是应急联动的效果不佳;三是医疗救治能力不足,如医疗物资严重短缺、缺乏上下游协调联动等。

(十)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尽快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健全国家储备体系。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也规定了中央和地方要建立两级医疗物资储备体系,但在疫情防控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物资的“浪涌”现象,也就是短时间内的需求急剧膨胀,使得如何应对成为了一大挑战,其中医疗物资的储备压力更是需要国家来进行兜底;二是要有很大的动员生产能力,如此次疫情防控中的口罩、防护服等的生产,未来我们如何保留动员生产能力也是一个问题;三是采取国际采购带来的物流“肠梗阻”问题;四是物流网络存在一定的缺失。

(十一)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未来,我们要发挥中国在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与其他国家一道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的威胁。

现在,新冠肺炎疫情正处在一个紧要阶段,我们的疫情防控是在“两个大局”的背景下展开的,一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我们要站在这个高度来认识整个疫情防疫工作和未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同时,我们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做到“以斗争求合作”,坚决反对污名化和疫情政治化。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