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贾晋京: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使命、新要求(3)

三、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要求

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新形势和新使命下,必须要实现新要求,也就是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具体来看:可以通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增强竞争力;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提升创新力;以高水平开放提升抗风险能力。

(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增强竞争力

国内大循环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之间是什么关系?经济竞争力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跟谁竞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市场的需求提出者对供给者是有比较的,在这种情况下,提升竞争力也可以理解为国内市场的企业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大家在共同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又存在质量更高、效率更高的竞争。在中国市场上,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可以进行平等竞争,当然中国也参与全球治理,在国际上为我国企业尽力争取一个公平的参与竞争的环境。因此,竞争力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是联系在一起的。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可以将其简称为“内循环”,这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的一个新的指引。内循环与外循环是什么关系?沿海地区的企业如果通过海路将产品卖给国际市场,运费相较于走陆路要低一些。同时,由于沿海企业所具有的地理位置、空间上的优势,又吸引了很多内地的人到沿海工作,这也形成了沿海与内地区域之间的一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那么,是不是说我们因为国外市场的萎缩问题,才要发展内循环?应该说有这方面的因素,但同时发展内循环也是我国自身发展的要求。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有什么特点?如果我们的产业链、价值链可以在国内形成完整的循环配置,是有巨大潜力的。以手机为例,我国国产手机行业无论是台数销售还是竞争力,都不输给国外的手机。但是,现在的手机仍然有一些APP、核心零部件原产自国外。那么,我国能不能做出这些APP、核心零部件?是能做出来的。也就是说,在手机产品的循环中,国外循环占了很大比例,而一个百分之百内循环的手机产品则是全部由国产的零部件组装出来的,同时运行的也全部是国产APP。当然,百分之百内循环的手机产品我国是有能力做出来的,但是客观上是否追求这样做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什么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同样以手机为例,就是在手机的设计、生产、销售以及运营服务商等方面,增加国内比重,降低外循环比重。这也是增加中国经济的竞争力。那么,为什么我国在完全有能力做百分之百纯国产手机的情况下,还要用国外的零部件和操作系统?这实际上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市场问题,在市场上我们没有必要排外。此外,手机的生产也要考虑成本、消费者意愿等因素。

(二)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提升创新力

怎样增强我国创新力?加强科研能力是增强创新力的必要条件之一,但不是充分条件。

什么是创新力?怎么理解创新力?如何增强创新力?创新是通过引入一些新的东西,包括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法、新的市场推广方式、新的生产工艺等,改变市场的生产或格局结构。换句话说,仅仅有一个种子不叫创新,只有让种子长成大树,才叫创新。创新的本质含义是新的发明、新的产品进入市场以后,还要改变市场格局。比如,智能手机进入市场后淘汰了模拟手机,改变了市场结构和格局,这才叫创新。

创新力是能够改变旧的产业格局的能力。在旧的产业格局当中,西方的市场、企业、跨国公司或是技术、产品占据了主导地位,现在我们要在这方面形成竞争力,有能力同西方一些大型跨国公司、顶尖产品进行竞争,这是创新力。同时,我们还要发展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的产业,并且将其发展壮大。怎样增强这方面的能力?创新体现出来的结果是颠覆旧的格局、淘汰旧的产品,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要在一个已有的市场格局上把西方的同行业企业竞争淘汰掉,我国创新力追求的主要方面是增量,也就是扩大、扩张出新的市场空间。什么是扩大、扩张出新的市场空间?可以看到,中国在很多产业、领域上走在了世界领先的行列当中,这就是在扩张新的空间。比如,以5G为代表的通讯产业新的发展趋势,使得中国通讯产业的规模快速扩张;中国的高铁在全世界领先。

新的发展空间一定要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打开,尤其是在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的背景之下。举个例子,如果没有3G,可能就没有移动支付;如果没有4G,可能就没有“直播带货”。因此增强创新力,就需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虽然科技是增强创新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但是没有这一必要条件肯定不行。增强科研竞争力,一个核心点在于要素市场化。要素市场化,比如让人力资源要素进入市场并被激活,从而涌现出财富的源泉。当然,其他要素也要市场化,比如土地要素。同时,创新也需要把很多可能不是要素的东西变成要素,使不构成能力的东西构成能力,比如数据要素,实际上数据要素市场化能够带来广泛的创新空间和强大的创新动能。为什么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创新力的重要抓手?因为这是其他方面的创新涌现出来的一个基础和前提。

(三)以高水平开放提升抗风险能力

系统性风险,就是影响整个系统运行的风险,比如金融危机,就可能影响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在内的金融体系的方方面面。当然,系统性风险并不限于金融领域,比如疫情就是一个系统性风险,因为疫情影响了全社会,甚至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中国在抗击疫情的过程当中取得了重要进展,这就是增强抗风险能力的一个体现。

高质量发展要求什么样的抗风险能力?我认为,我们应该把抗风险能力同高水平开放联系起来看。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封闭状态和开放状态。风险是相对于系统来说的,我们应该追求封闭而安全的系统,还是开放但抗风险能力强的系统?对于中国经济来讲,当然不可能封闭住,而且开放已经是中国经济本质特征的一部分,我们不可能把中国经济封闭起来那么在面临国际、国内新形势以及新使命的情况下,面对风险我们应该怎么办?就要提高抗风险能力。怎样提高抗风险能力?就要高水平开放。也就是说,我们知道有风险,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提高开放水平,在高质量领域里进行开放、对话、竞争以及合作来化解风险。我们有没有可能引领性地在全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高科技产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进行开放和合作?完全有可能。

我们要在高水平开放的情况下提高治理水平,从管人、管物转向管规则。在高水平开放下提升抗风险能力,其本质含义就是把中国经济理解成是一个庞大的、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这个复杂的巨系统能够让全世界各种企业主体要素都进来竞争,从而激发更多的活力,打开更大的财富源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提升自身抵抗力,提升自身免疫系统的能力,提升抗风险能力。高水平开放是能够促进抗风险能力提升的。

总的来看,实现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可以通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增强竞争力,通过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提升创新力,通过高水平开放提升抗风险能力。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