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推进首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2020-08】推进首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0)08-0079-04

营造与党中央和市委要求相吻合的、与首都北京发展相适应的、与广大人民群众期盼相一致的安全稳定环境,是北京应急管理系统必须坚决履行的光荣使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如何有效完善应急管理治理体系、改进治理方式、提高治理能力,避免“翻烧饼”、打乱仗,需要从顶层设计上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积极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拨开迷雾、理顺思绪,便于全市上下一盘棋,形成系统内的同频共振,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奋力前行,北京市探索提出了应急管理工作的总目标总任务总要求即“三总”蓝图,积极推动首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总目标:引领应急管理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

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指出:“我们要以疫情为鉴,认真总结,扬长补短、化危为机,不断提高首都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基于北京地区部分行业领域事故多发态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水平与首都城市发展形势还不适应的情况,北京市明确提出了应急管理工作总目标。全力压减事故(事件)总量,有效防范较大以上事故(事件)和社会影响大的事故(事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事件)。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建设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安全发展城市。加快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应急管理格局,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应急管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坚决扛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政治担当。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这个要求立起了北京各项工作都要当好首善的政治标准。应急管理部门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总目标着眼于履行好“综合防、牵头救、统筹助”的职责,聚焦前端源头管控、中端严格监管、末端严防事故三个阶段,科学确定工作目标,致力于优化应急管理工作闭环,提高首都应急管理水平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总目标牢牢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坚决把有效防范和遏制事故(事件)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提升社会公众的安全感。严格贯彻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把一以贯之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作为重要原则,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到应急管理工作全过程,致力于不断提高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

坚定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方向。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完善应急管理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目标着眼于发挥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致力于不断强化应急管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快推动把应急管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总任务:找准建立具有首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的具体抓手

2014年,《中共北京市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的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社会化建设,严格安全准入标准,强化安全生产考核,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明确了安全生产“四化三体系双基”总任务。机构改革后,结合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要求,北京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赋予“四化三体系双基”新的时代内涵,构建起应急管理工作的四梁八柱,即:积极推进应急管理的法治化、协同化、智能化、社会化进程,努力构建应急管理责任制度体系、风险防控体系和治理能力体系,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

扎实推进应急管理法治化。认真践行依法治国方略,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不断健全应急管理法规标准体系,科学制定全市应急管理法规标准中长期发展规划,坚持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加快修订《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完善北京市安全生产领域和应急处置领域的基础立法。大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加强法治教育培训和法治能力考核,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加强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推进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模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统筹推进应急管理协同化。强化应急管理工作的统筹谋划,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盘和基本面,协同推进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坚持全灾害事件综合应对,立足于各要素相互制约机制、多灾种耦合机制和灾害链复杂演变机制,加强对多灾种和衍生次生灾害的预测与防控能力,实现由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的转变。坚持全内外层级联动衔接,充分利用好应急委、安委会,以及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抗震救灾指挥部等议事协调机构作用,推进市、区、街(乡镇)、社区(村)四级应急管理工作上下贯通,建立行业部门和属地、央地、军地、京津冀等多方协同模式,着力构建部门联动、军地协作、央地衔接、区域协同的工作机制,形成应急管理协同化工作格局。

深度推进应急管理智能化。推进科学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深度融合,做好应急管理智能化格局的顶层设计,形成应急管理智能化建设总体架构,布设一张全域覆盖的智能感知网络与天地一体的应急通信网络,研制一批智慧化、便携化、一体化的智能救援装备,构建一套先进强大的数据支撑体系、智慧协同的业务应用体系、安全可靠的运行保障体系。搭建应急管理智能化格局的智慧中枢,建设全市统一的应急管理数据中心,构建应急管理业务云,建设全市统一的应急管理智能化业务应用平台,部署智慧化运维管理系统。布设应急管理智能化格局的毛细血管,构建全域覆盖的感知网络,实现对自然灾害易发地区和高危行业领域全方位、立体化、无盲区动态监测;采用5G、SDN等技术,建成天地一体、全域覆盖、全程贯通、韧性抗毁的应急通信网络。

合力推进应急管理社会化。坚持政府引导、部门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以服务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服务政府监管职责履行、服务公众安全意识提升和自救互救他救能力提高为主要任务,搭建服务平台,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标准规范制定、安全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应急文化建设、应急知识普及等重点工作。创新服务工作模式,建立社会组织预防合作机制,完善应急管理保险制度,探索政校合作新机制,鼓励高等院校开设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应急管理等学历教育,通过市场、经济、合作、委托、购买服务等手段,深化应急管理社会治理。激发全民参与热情,切实发挥好举报投诉热线作用,接诉即办;积极争取工青妇等组织对应急管理事业的支持,建立主体多元、覆盖全面、综合配套、机制灵活、服务高效的具有首都特色的新型应急管理社会化格局。

健全应急管理责任制度体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紧紧压实市、区、街(乡镇)党(工)委领导责任,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好“一把手”领导责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对分管的应急管理工作负责。明确“统”“分”责任分工,应急管理部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和牵头抓总作用,各分指挥部、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指挥调度和风险防范工作,做到功夫在平时、权威在统时、高效在战时。落实“防”“救”责任,防是各部门的共同责任,涉灾部门在本行业领域负责相关灾种的预防工作;救是应急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负责统筹协调抢险救援工作,同时,涉灾部门也要防止事态扩大,做到灭早灭小,实现防和救的无缝对接,形成整体合力。

健全应急管理风险防控体系。坚持预防为主,全面开展城市典型自然灾害风险和城市区域安全风险评估,研究制定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管理办法,提升公共安全管理水平。健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规范自然灾害分级预警,建立安全生产综合风险监测预警模型和重大区域风险评估模型,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机制、丰富预警信息传播手段,推进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向区级延伸,进一步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准确性、时效性和规范性。大力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研究制定北京市自然灾害综合防范九项重点工程总体实施方案,提升公共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协调机制,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落地落实,逐步推进全市突发事件风险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和基层风险治理能力。

健全应急管理治理创新体系。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各级党组织建设,把党的领导贯彻于“四化三体系双基”总任务建设的全过程、各环节,统筹推进、融合发展、凝聚合力。坚持开放创新,把握时代特征,以应急文化创意园、应急科普基地、社区应急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应急文化模式。从战略高度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各项要求贯彻落实到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全过程,重点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

总要求:掌握推动应急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方法

为强化责任担当,提升工作实效,改进工作作风,形成体系化的应急管理工作方法论,北京市明确提出了应急管理工作总要求。

高站位、践忠诚。始终把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全局为重,自觉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求真务实、持之以恒地打牢提升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维护首都社会安全稳定,当好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守夜人。

扬优势、强弱项。充分发扬应急人的“四种特质”,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坚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讲求实效,激发放大和集聚效应,发挥聚众优势和应急合力。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素质能力。树立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并正视对应急管理事业制约明显、影响重大的薄弱环节,抓纲带目、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尽快补齐短板、清除障碍,为高水平推进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

深融合、细落实。有效整合人员力量、物质资源、政策红利等有利要素,加强各级政府之间、部门之间、军地之间、京津冀之间、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协调联动,推动工作目标、内容途径、标准规范、方式方法的有序融合,加快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率的应急管理融合发展格局。坚持首善标准,始终精益求精,聚焦中心,突出重点,不做虚功、不图虚名、不走过场,以实际行动践行好、维护好首都应急人的光荣使命。

应急管理工作的总目标总任务总要求,形成了今后推动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科学的系统的闭环链条。今年是市、区两级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完成以后,奋力开创应急管理事业新局面的起步之年,我们将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全力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充分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特色和优势 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9-12-01.

[4]中共北京市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N].北京日报,2014-01-22.

[5]以疫情为鉴提高首都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N].北京日报,2020-04-11.

(作者简介:张树森,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