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京彩好评:自贸试验区“再扩容”  为开放提速发展助力

【地评线】京彩好评:自贸试验区“再扩容” 为开放提速发展助力

国务院近日印发《中国(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至此,中国的自贸试验区数量增至21个。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多国更加趋向于内向型发展,而中国却仍然致力于扩大开放。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自2013年上海自贸区挂牌至今,在先行先试、总结经验、复制推广的基础上,我国自贸区发展此起彼伏、多点开花,逐渐形成点线面结合、遍地深化发展的开放新局面。可以说,包括北京、湖南、浙江、安徽在内的更多自贸区逐一落地,表明中国致力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自贸试验区“再扩容”助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面对未来,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这次中央决定设立新一批自贸试验区,在自贸试验区努力探索更高水平自主开放,彰显了中国政府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坚定决心。4个方案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突出畅通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突出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突出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突出高水平开放打造新发展优势。围绕着服务贸易、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等新领域新业态,提出了特色鲜明的差别化试点任务,目标是打造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自贸试验区“再扩容”助力加快形成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北京科技创新动能强劲,湖南装备制造业积淀深厚,安徽新兴产业要素活跃,浙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在这4个地区新设自贸试验区或者扩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先进性、稳定性和竞争力,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出有益的探索。通过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改革探索,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推动加快形成发展的新格局。

自贸试验区“再扩容”助力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外贸、外资是经济发展重要动力之一,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是落实“六稳”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推出了第一张自贸试验区外资负面清单,清单中,限制或禁止外资进入的行业达到了190项,今年最新公布的自贸试验区投资负面清单中,限制或禁止外商投资的行业只有30项,和第一张单子相比,下降了80%,这些放开的领域绝大部分都在全国放开,带动了全国的对外开放,提升了全国对外开放度和透明度,在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7个月,18个自贸试验区新设外资企业330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900亿元以上,进出口额达到了2.7万亿元,这18个自贸试验区面积加在一起不到全国的千分之四,但是利用外资占到全国的16.8%,外贸进出口份额占到全国的13.5%。

开放不止步,改革不停顿。建设每一个自贸试验区都如同是在“试验田上试验培育出的种子”,只要把这些“种子”切实培养好、在更大范围内播撒好,就一定能开花结果,助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行稳致远,助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再迈新台阶。(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赵一頔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