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张国刚:何问西东: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对话(3)

二、历史时期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特点

下图是葡萄牙人画的一张地图。

图片5

在过去一个世纪,葡萄牙海员发现和考察了世界的三分之二。在这张图中,美洲、非洲、澳洲 、欧洲、亚洲大陆依稀可辨。美洲的土著是印第安人,澳洲原来也是土著的居住地,南非的土著是黑人,在大航海之前,这些地区的发展水平特别低,因此早期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北非之间。中国在东方,欧洲在西方,南亚、西亚、北非在中间,这种地理位置使得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是逐渐推进的。最早张骞通西域的时候,那个西域在中亚,然后唐僧西行到了南亚,郑和下西洋到了红海、波斯湾,在西亚。近代以来我们讲的西潮、西方主要指欧美国家,今天的七国集团连日本也包括进去了,所以“西方”从一个地理概念变成了文化概念。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交流,其实是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逐渐推进的过程,我认为中国人的天下观其实是包括西方世界的。

《唐会要》里提到,唐朝派使节出使西方,去不同的地方说法是不一样的。一种是入藩,指的是前往东亚周边的国家,一种是绝域,指的是更加遥远的西部地区。我们中国很早就有了绝域的概念,指遥远的非我族类的地方。东亚是给我们朝贡的地区,他们一旦入华,那我们是华,他们是夷。而更遥远的西方人不在我们所熟悉的地域范围内,“绝域”的说法其实包含着近代中国对西方保持着某种警惕,就是有一种化外之地的感觉。15—18世纪,西方国家企图以自己的方式挤进东亚的秩序,一再遭到拒绝,拒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方国家距离东亚过于遥远,但这并不妨碍康熙皇帝以平等的心态与罗马教皇进行外交往来。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国家凭借船坚炮利轰塌了中国人的世界秩序观。

中国人的天下有三个范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天下”就是指中国;再大一点的天下包括“华夷”,还有一个更大的天下包括了“绝域”。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包括现在的“一带一路”倡议,都是不断拓展自己,认识异质文明的过程。

轴心时代的不同文明,东方以中华文明为代表,西方以欧洲为代表,希腊是其文明源头,此外还有南亚、西亚、北非的一些文明。西方文明最重科学,可以说科学是西方知识皇冠上的明珠;南亚、西亚、北非最重宗教神学;中国最重人生和社会问题。所以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认为西方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科研上,而中国文化对世界的贡献将来应该体现在治国理政方面。现在全世界有七十多亿人,靠一人一票来作出国家治理的理性化决策是非常原始的,如果可以借助现代化把中国治国理政的方式方法进行升华,一定能抽象出更多更丰富的国家治理经验。这需要我们的努力。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