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大学与民族伟大复兴

世界一流大学与民族伟大复兴

——百位校长、专家、干部谈

9月2日,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了2021年度世界大学排行榜,共有来自93个国家和地区的1527所高校入围榜单,其中,中国大陆共有91所大学进入榜单,除了清华大学首次进入前20名外,还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入围百强。进入百强的中国大陆高校数量比去年翻了一番,再创新高。

有人说“国家的竞争力不是始于工厂或工程实验室,而是始于教室”。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一流大学的产生必定伴随着一流国家的崛起。缺乏高等教育强力支撑的国家,成不了真正全面领先的世界强国。历史上,曾流传着“没有德国洪堡大学,就没有德意志的灿烂辉煌的文明”的说法;维多利亚时代的大学改革奠定了英国在全球高等教育中的领先地位。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从发轫之初,就被赋予变革图强的历史使命。近现代以来,中国大学一直与国家民族命运休戚相关。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也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正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经济重心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全球范围内的保守主义、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抬头,新旧秩序处于激烈的碰撞和动荡中。而中国已深度融入世界,中国自身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信息科技对社会运行全面改造。科技兴则民族兴,高水平科研是一流大学的显著特征和重要支撑。世界一流大学所释放的科技能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整体实力、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能否建成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要素和评价标准有哪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存在哪些机遇、问题及挑战?我国大学如何实现从追赶到并跑、超越,真正迈进世界一流的行列?在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准备,集中精力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当下,回答这些问题意义重大。为此,人民论坛展开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题调研工作,先后征集了十几位高校校长、近百位专家学者、党员干部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调研过程中,无论是高校校长、专家教授,还是党员干部,亦或是社会公众,对于中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都有着殷切期盼和深切共鸣。虽然何谓“世界一流大学”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但大家对其建成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达成了深度共识:世界一流大学并不只是科学、技术和教育的摇篮,而且是现代人类文化、思想最主要的源泉,是涉及国家长远发展的关键战略问题。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工程,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举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格局。

“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国务院在2015年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也明确强调“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扎根中国大地,遵循教育规律,创造性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之路,努力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只有立足中国实际,紧握时代脉搏,以更高的历史站位,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局面,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持久性的人才支撑。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