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十四五”,人民至上一以贯之

布局“十四五”,人民至上一以贯之

➤在这幅中国未来5年和15年的发展蓝图中,“人民”二字的分量更加凸显,人民至上是始终不变的主旋律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来自于共产党人与人民血肉相融的朴素感情,更是中国共产党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

➤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无我”,凝聚成这个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的世界第一大党

文 | 翟佳琪

民之所盼,施政所向。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十四五”规划建议对人民群众意味着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这样生动阐述:“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就要不断制定新的阶段性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沿着正确的道路往前走。”站在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分析环境形势,充分总结经验,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这幅中国未来5年和15年的发展蓝图中,“人民”二字的分量更加凸显,人民至上是始终不变的主旋律。

  人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不仅来自于中华民族“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传统文化,来自于共产党人与人民血肉相融的朴素感情,更是中国共产党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和人民血肉相融,共同成长。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上“人民万岁”的焰火,既是对这一历史性飞跃的祝贺,也是对党领导人民取得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的经验总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将其贯彻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

“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在擘画“十四五”蓝图的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加强顶层设计与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发扬民主,开门问策,先后召开了一系列座谈会,并首次通过互联网就规划编制工作征求意见建议。百万余条留言、建议,流露出人民对党的期待和信任,洋溢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人民对祖国建设事业的无限热情。充分汲取了人民群众智慧的《建议》,也必将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伟力。

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人民,是每一个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称谓。人民政府、人民警察、人民教师,人民医院、人民广场、人民子弟兵……熟悉的名词背后,是人民当家作主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生动投影。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从“为人民服务”到“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自己的人民观。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一句掷地有声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再次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人民情怀聚焦在全世界媒体的镁光灯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情怀,也深刻体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今年,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决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关键时刻果断决策,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在抗疫一线,更有无数共产党员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庄严誓言。在此次全会通过的《建议》中,同样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写入有关科技创新的任务要求之中,进一步凸显了党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的关爱。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议》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中国共产党赤诚为民的深情。围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条主线,《建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目标任务,并在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样的表述,在党的全会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既指明了社会主义中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又实事求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突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永葆对人民赤子之心的政治底色。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赤子之心”的真情流露,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民奉献的真实写照。“无我”,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落实到执行层面,就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恩格斯曾描述的“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如今正在中国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生活中,日渐真实可期。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建议》提出的12项重大任务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是篇幅最长的,涉及居民收入、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生命健康、养老服务、社会治理等诸多民生领域,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的为民情怀。“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等具体举措,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决心与行动力。可以预见,随着“十四五”目标的实现,中国人的钱袋子将更鼓,将有更多人公平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自当牢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是真正的英雄;党近百年来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

正如“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陈薇院士所说:“共产党员的职责是为人民服务,这不是表现在口头的,这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刻在骨子里的。”正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无我”,汇聚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凝聚成这个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的世界第一大党。□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