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考古之光照见中华文明的根与魂 

以考古之光照见中华文明的根与魂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传承数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是如何发端的?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坎坷、起承转合?这些牵系中华民族根与魂的问题,是中国考古学必须解答好根本之问。而如何把这一根本之问解答好,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28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提供了基本路径。12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中华文明经历五千年的历史变迁,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沃土。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就是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以考古之光照见中华文明的根与魂,丰富民族复兴的历史文化滋养。

踏实“寻根之旅”,点亮考古之光。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中华文明历经上下五千年,拨开层层历史迷雾,找寻中华文明的根与魂是考古工作的初心。从渑池仰韶遗迹、秦始皇兵马俑、长沙马王堆汉墓,到余杭良渚古城遗址、随县曾侯乙墓、南昌海昏侯墓,我国现代考古学在“寻根之旅”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我们要把考古工作放在追本溯源、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位置,继续踏实“寻根之旅”,探索未知、揭示本源,认真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同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长远眼光推动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

丰富“转化成果”,点亮考古之光。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考古,就是要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使之转化为增强文化自信、照亮奋进之路的精神大餐。对内,要以丰富的“转化成果”增强奋进的“向心力”,通过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取得的灿烂成就、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对外,要以丰富的“转化成果”增强奋进的“吸引力”,运用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世界与中国“相知、相吸、相爱”,为民族复兴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

擦亮“中国底色”,点亮考古之光。“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考古学提出的新要求。历史长河奔流不息,中华文明独树一帜。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这既为考古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对考古明确“中国”的要求。探寻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通过照抄照搬模式绝不可能真实全面照见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推动考古工作,必须体现“中国”二字,要立足中国的历史文化、结合当下的发展现状,以更加突出的主体性、原创性,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点亮考古之光,照见中华文明的根与魂,增强文化自信、凝聚奋进伟力,我们必将推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历久弥新、民族复兴乘风破浪。(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0/1201/1108791.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湖北省鄂州市临空经济区杨叶镇政府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赵一頔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