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号”掌舵 壮大实体经济发展合力

“强国号”掌舵 壮大实体经济发展合力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1—10月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统计显示,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奋进“十四五”,发展实体经济就要在“模式创新、数字包容、效应迭出”上下功夫,加快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进程,不断拓展实体经济多领域、深层次、高质量合作。

克服“路径依赖”,实现“模式创新”。“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是蓄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激活“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智动能”的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要围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深化国内国际战略对接,加强政企“对话”,研究自主创新的“一招鲜”“几招鲜”,融合运用到工业互联网、交通机械装备、电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多个行业和领域中,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焕发企业商用模式、市场运维模式的创新活力。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快促进“样品—产品—商品”产销模式的精准对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动态匹配供需,畅通跨区域、跨行业基本要素的自由流动,形成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稳中求进、突破创新。同时,要对接高标准指标,对标先行示范区,着力构建“联产、联业、联股、联营”实体经济组织体系,深化抗疫合作,落实就业创业,增速跨国班列,延伸开放平台融合功能,合力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提档增速、多向贯通、联动协同。

消除“数字鸿沟”,实现“数字包容”。当前,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明确方向,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加速了我国制造业整体性变革的脚步,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一方面,伴随着数字化产业在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持续积累,要统筹顶层设计和配套设施,协调市场供应和用户需求,加快与经济、生活、文化、治理等方面的相互协同进程,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强特殊群体人文关怀,逐步消除“数字鸿沟”,推动数字金融、数字科技、数字治理等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发展的普惠性催生了市场整体性的产业变革,要依托“技术+管理”城市数字化治理新路径,牢牢依靠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支撑,融合产业数字化的应用场景,增强各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开放合作力度。要在共享共赢数字开放红利中,严格按照管理权限和隐私保护,大力推进均衡普惠的民生服务,进一步提升数字开放产出、配置、运维质效,使数字化建设的道路更加包容、更可持续。

发挥“头雁效应”,实现“效应迭出”。从传统优势产业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从经济形态单一到规模效益双提升……企业始终是市场的主体,龙头企业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排头兵”角色。要统筹大型科技企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主体,融合拓展在乡村振兴、生态旅游、产业升级等各条“战线”综合效应,充分释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等综合效益。要依托工业互联网构建“一业带百业”新发展格局,在“头雁”领航、试点先行带动下,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助力产业升级,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研发创新、生产效率、经营利润和服务水平,形成上下联动、内外畅通的大环境。要以“智慧、智能、智造”三智融合为导向,在重点领域、交叉领域大力推动工业设计、智能终端、交通工具等“衣食住行娱”一体化构建,实现整体平稳过渡,培养释放高质量和一体化试点的“乘数效应”,全面加强实体经济运用体系和产业建设。

实体兴则经济兴,实体强则经济强。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十四五”美好蓝图的科学指引,离不开“强国号”远航引领的冲锋号角,离不开创新发展、数字发展、融合发展。让我们在“强国号”掌舵下,在新发展格局构建中实现实体经济质量效益“双提升”,在奋进“十四五”中步履铿锵、行稳致远。(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0/1202/1109007.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淮南市大通区大通街道党工委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赵一頔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