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需求侧改革扩大内需市场

以需求侧改革扩大内需市场

阅读提要

●供给与需求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在谋划宏观经济政策时,有必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加以统筹考虑,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型。

●供给和需求是宏观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在供给侧的带动下,不断提高的居民收入和改善的就业状况,形成了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深入阐述和科学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突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强调供给侧和需求侧统筹协调,这既不是应对风险挑战的权宜之策,也不局限于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短期目标,而是运用普遍联系的系统观念和矛盾统一的辩证法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重大的战略意义。

供给侧与需求侧管理政策的不断调整和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利用劳动力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通过“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方式切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在国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世界经济进入漫长的衰退和复苏周期。我国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需求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避免地面对一些新的现实问题。在一些领域,“比较优势”战略带来了“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认识误区,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投资项目停滞不前,带来了国内市场丧失、本土企业创新能力受到削弱等影响。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一些本土企业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产品附加值比重持续走低。这些问题表明,要实现中国经济的行稳致远,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不能仅仅局限在单方面的需求扩张,而是要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供给需求“低水平均衡陷阱”。

针对经济运行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进行了综合研判,提出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的判断。在此基础上,作出了把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转到供给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安排。2015年以来,按照“三去一降一补”和“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有力推进和深化了这项重大改革措施。

从实施效果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有效提高了产品供给质量,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也创造了巨量的有效需求。2013年以来,居民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上升,2020年有望突破60%。这充分表明:供给与需求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在谋划宏观经济政策时,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加以统筹考虑,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型,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辩证把握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内在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看来,供给和需求是宏观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在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中,一方面产品和服务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另一方面,为了使生产活动持续进行下去,必须不断补充耗费掉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而补充生产资料的过程就是投资活动,补偿劳动力的过程也就是劳动者的生活消费过程。因此,生产与消费实质上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供给与需求是经济体内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注重需求侧管理”的决策,并不是要否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方向,而是要统筹协调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以及出口需求与供给侧的关系,实现更高水平的供求动态平衡,并在此基础上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统筹协调消费需求与供给侧的关系。在需求和供给配合方面,扩大消费需求是最重要的着力点。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很多,但从长期来看,居民消费需求主要是由其收入水平和就业状态决定的。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近年来,以人工智能、云服务、大数据和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新兴产品和服务。在供给侧的带动下,不断提高的居民收入和改善的就业状况,形成了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一些新的消费需求如在线教育、电子政务、远程医疗、无人配送、信息监控等都被充分挖掘出来,这为新一代通信技术和5G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市场空间,也为提高我国制造业的供给质量提供了重要契机。

统筹协调投资需求与供给侧的关系。投资是为了新建生产项目,或是为了补偿生产过程中各种要素的消耗,因此,投资需求与供给侧在一定意义上是融为一体的。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企业投资动力有所下降。为此,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就是要恢复和提升企业投资需求。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继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企业围绕新的消费增长点开展投资,大力支持健康医疗、公共安全、信息监测、智能物流等产业加快发展。提高产业体系的综合配套能力。我国已拥有庞大的产业网络和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但是,产业链条上某些关键环节的缺失、公共技术平台发展的滞后,都给供给侧综合实力的提升带来了困难,这就要求引导企业加大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精密仪器、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等关键环节和基础科学技术领域的投资,提高我国产业体系的综合配套能力。

统筹协调政府购买需求与供给侧的关系。政府购买需求是居民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重要补充,发挥着“看得见的手”的重要功能。政府财政支出具有资金筹集速度快、支出方向准和带动作用强等诸多优势,采用扩大政府购买规模的方式可以直接拉动社会需求。要加大对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政府投资,这既是带动社会投资、刺激消费需求的重要举措,又能够促进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为全社会供给侧质量的提高提供更为稳固的人力资源保障。要开展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建设。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由政府投资作为主力的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更广的区域范围内积极推进,并呈现出信息化水平更高、设施配套更完善以及覆盖范围更广等特点,这为提升全社会、全产业层面的供给质量奠定了重要基础。

统筹协调国外需求与供给侧的关系。出口需求是指国外对我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这不仅仅是对国内需求的重要补充,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内容。企业应紧抓国外需求,在短期内稳定出口规模,并不断提高长期出口能力。一方面,要通过各项举措推进外贸企业复工复产,以最大努力保持对外供给的连续性。外贸出口企业要注重转变经营方式,如创新管理机制,充分运用线上技术,通过网上无纸化系统和在线视频等非接触方式办理相关业务,进一步降低经营及监管成本,提高出口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利用我国在疫情防控中形成的定向产能,提高纺织、医药、食品等产业的外向发展能力,加大有关产品的定制化研发和制造力度,有针对性地扩大这些产业的对外贸易规模,为满足其他国家在疫情防控方面的需求作出积极努力。

作者: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周绍东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