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周清杰: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4)

三、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就是说新发展格局是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同时我们不排斥国际循环的这样一个新格局。从1949年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这30年基本上我们是以内循环为主,除了和前社会主义国家有一些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往来之外,我们几乎是封闭的。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开放力度的加大,我们逐渐进入国际循环,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我们开始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也开始尽享全球化的红利。在2008年、2009年美国金融海啸之后,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去在海外投资。也就是说,我们在国际循环中扮演了一个从过去被动开放自己的商品市场、技术市场,走向了主动走出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目标。同时,我们FDI引进的资金也从过去来者不拒到后来精挑细选,选择我们想要的技术和产业。

(一)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

深入理解新发展格局的内涵,科学指导实践,需要我们把握好几个重大关系:

1. 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看,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

2020年12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出了需求侧改革。我们讲供给侧的改革相对比较容易,因为主要涉及的是企业,相对没有那么分散;需求侧的改革就相对比较分散。我们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我们推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2017年的“三去一降一补”取得了很大成效。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还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提升企业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能力,促进产业高质量的发展。同时,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当然,这也为百姓收入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途径。

2. 从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看,国内循环是基础,两者是统一体

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密切程度,已经不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情形了,现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依赖和全球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依赖,是密不可分的。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我们经济发展的态势和战略目标,确立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充分利用国内强大的市场来发展自己,利用国内经济发展的韧劲去对冲国外的输入性经济危机,更好地把控、更好地主导国内经济的发展,这对于中国经济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从国外经济体对本国经济增长贡献的角度来讲,其实依赖度都不是特别高。当然,进口总额加出口总额可能会很大,但是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角度来讲,对国外经济依赖都不是特别高。

3. 从深化改革和推动发展的关系看,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我们讲国内循环是基础,国内国际循环是统一体,我们要依靠国内的大循环,靠我们国内强大的市场、庞大的市场,来吸引全球的商品和资源要素。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国外的经济更需要我们,因为我们有全球最大的市场,来打造我们国家在全球的新的国际合作和竞争的优势。过去,我们需要国外的资金,需要国外的技术;现在,国外需要我们的订单。我们通过这种双循环强化开放合作,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动,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我们现在的国内循环不是封闭的,我们依赖国内市场不断强化国内的产业链,根据我们的需求去吸引、去购买国外的我们不具备的或者没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和技术,来发展我们的经济。最终,我们以发展国内的经济、壮大国内的产业为主要目标。

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让市场主体更有活力。由过去的“管”到现在的“服”,由原来的管制、管理,到现在的服务,我们要构建一个规模较小、服务效率高的市场监管体系,让市场主体无论规模大小,无论所有制形式,都能充满活力,都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要让制度环境是一个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经济的活力来自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新技术,就没有新产品。没有新技术和新产品,我们的产业,我们的企业就很难有竞争的优势。

我们要扫除一些利益的羁绊,扫除阻碍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的羁绊,包括制度的、观念的。要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国内统一大市场。我们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既要对国外开放市场,也要对国内的其他产业、其他地区进行开放,形成国内统一的大市场。要形成高标准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实际上,这是我们参与国际大循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准备。营商环境是否优化,营商便利度是否足够高,是考验我们国家执政智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这些年,我国的营商环境明显改善,我们的国际排名明显提高,我们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补短板、强弱项。

要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建立更高水平的经济体制,包括游戏规则的明晰,包括对标准品牌的重视,包括对国内国际的一视同仁,等等。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举措

1.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如果用两分法来划分的话,社会的总需求可以分为内需和外需。外需就是净出口,也就是出口减去进口。内需包括居民消费,包括国内的民间投资,包括政府消费和政府的公共投资。如果我们对内需再进行划分的话,一个是市场主体所形成的内需,一个是以政府平台形成的内需。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是市场主体形成的内需,政府的消费和政府的公共投资是政府平台形成的内需。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这两个方面。

内需潜力来自规模效应和速度效应,挖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所蕴含的潜力,是我们扩大内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要意识到国内市场所蕴含的潜力,通过适当的政策工具和手段来挖掘市场潜力。同时,我们还要畅通国内国际循环,深化改革。

(1)规模效应

2010年以来,我国GDP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2019年我国GDP总规模达到99.09万亿元,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为14.3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6.4%。

(2)速度效应

2009-2019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28%。2019年我国GDP增长率为6.1%,在主要经济体中增长最快,显著高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3.8%的平均水平、世界2.5%的平均水平和高收入国家1.7%的平均水平。

我们的内需潜力来自规模效应和速度效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取得新的进展,经济循环特征客观上发生变化。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按支出法计算的GDP比率,从2007年的9.95%降至2019年的0.99%。2019年,在我国按支出法统计的GDP总量中,最终消费占比(消费率)为55.4%,其中70%为居民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占比(资本形成率)为43.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比(外需比率)仅为1.5%;在6.1%的GDP实际增长率中,上述需求“三驾马车”分别贡献了3.5个百分点、1.9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近年来,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多保持在90%以上,有的年份超过100%。所以,内需贡献是很大的。

当然,外需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是不可低估的。一方面,我们是最大的货物出口国,对国际市场的需求或者依赖是非常高的。另一方面,如果考虑出口对中国经济产生的正面影响,以及进口对国内经济的正面影响,其实外向经济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还是比较大的。

畅通国内国际循环要打通堵点,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我们要利用国内的市场,我们有4亿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也要利用好国际市场,利用国内一些产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去开拓发达国家的市场。

要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的一招。我们要畅通国内国际循环,实际上还有一些体制机制的障碍,我们必须要深化改革。比如,如何改善收入分配,提高居民的收入,尤其是提高劳动收入的比例;比如,如何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比如,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开发银发经济的市场潜力和经济增长点,包括养老产业、康养产业。完善统一高效的市场,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让超大规模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超大规模市场得到有效开发。中国的市场规模非常大,无论是哪一种商品,都具有非常大的规模,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利用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市场资源的高效配置。

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我们以更高的姿态、用更积极的姿态、更主动的姿态参与国际循环,实现对国内经济的促进。

2.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过程中,如何突破关键技术,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命题。未来,我们的经济增长是创新驱动的,包括技术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这是最近一直在强调的,利用我们的制度优势,对一些关键的技术进行大规模的集中的资源投放,突破关键技术的制约。未来五年,我们的技术研发投入要由5%提高到15%,这将是研发强国的一个基本标志。

3. 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双循环强调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底线思维和备胎思维。近期的安全问题是全球化面临“逆流”,远期的内循环安全则应该高度重视超低生育率引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经济安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两件大事,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互为条件、彼此支撑。

4.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每年我们大概有800多万的大学生就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或者人力资源走向我们的实体经济,走向我们的研发队伍。我们要采用各种方式激发这些科研人才。

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要通过创业来实现就业,通过创业来创造更多新的岗位,让市场有更多的小微主体。要强化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因为人力资本有两个关键的变量,一是高等教育,二是职业教育。我们要通过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大幅提高人力资本、人力资源。

5.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双循环涉及国民经济中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方方面面,要让各个环节畅通起来,既需要市场更加有效,运转更加顺畅,也需要顶层设计更加科学,制度保障更加完善。既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底层的活力充分释放。只有底层的活力释放了,才能激发微观经济运行的活力。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有为的政府,构建智慧型监管,构建服务型政府,利用数字经济提高监管和服务的智慧水平,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提升经济运行效率。

6.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现在,传统产业在生产、运营、销售、客户管理的过程中更多地借助互联网,更多地借助AI。同时,一些新兴的互联网企业深度介入实体经济,让数据要素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增长源或者引擎,从而推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的高度发展。要依托国内市场的发展环境打造内生动力,形成需求引导供给,供给创造需求。2020年12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出了需求侧改革。通过供给和需求有机结合,实现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以上内容就是我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理解。我主要是从经济方面作出的解读,不当的地方请大家多包涵。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吴自强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