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刘霞:碳中和推动北京文化和旅游低碳发展(2)

二、碳中和发展背景

1.气候变化影响整个人类未来命运

2016年-2020年是全球平均气温有记录以来最暖的4年,比1850年-1900年(工业化前时代以来温度变化的基准期)高出约1.1°C,比2011年-2015年全球平均气温高出0.24°C。世界气象组织确认2019年为有记录以来第二热的年份,仅次于2016年。从五年期(2015年-2019)年和十年期(2010年-2019年)来看,这两个时间阶段的平均气温均为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一个十年都比前一个更加温暖。由于大气中吸热性温室气体的水平创历史新高,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

气候变暖的问题对世界的影响非常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最近的两份特别报告(2018年发布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以及2019年9月发布的《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里指出,已有研究表明,一些临界点可能在1℃到2℃升温之间就会出现。2019年11月28日《自然》杂志刊登的文章中,科学家认为在先前指出的9个临界点中,超过一半的临界点已经呈现出活跃状态,更有几个临界点被认为“接近被触发,或者已经被触发”。其实,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地的新闻中看到:近年来,受温室效应加剧影响,全球多地自然灾害频发——加州、澳大利亚山火频繁,火势绵延;西伯利亚苔原永久冻土层解冻;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分布异常,中国出现北涝南旱现象等。气候变暖问题必须得到全人类的重视。

一旦到达气候临界点,生态环境变化将不可逆转。“临界点”,意味着事物将从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诺德豪斯曾有个比喻:一叶水面上漂浮的独木舟,当独木舟开始倾斜进水的时候,尚能保持平衡;但当倾斜达到一定程度时,独木舟就会倾覆——造成这个不可逆后果的倾斜角就是临界点。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官方术语表中,气候临界点被定义为:“就气候系统来说,临界点指的是全球或区域气候从一种稳定状态到另外一种稳定状态的关键门槛”。一旦临界点被激活,系统将无法回至原来的稳定状态。全部“气候临界点”被激活后,地球系统可能将重新洗牌。过去一年和十年都出现了冰层退缩、海平面创纪录、海洋热量和酸化加剧以及极端天气等特征。也许美国灾难片《后天》里的场景会真实出现。

九个气候临界点的表征:亚马逊热带雨林经常性干旱;北极海冰面积减少;大西洋环流自1950年以来放缓;北美的北方森林火灾和虫害;全球珊瑚礁大规模死亡;格陵兰冰盖加速消融、失冰;永久冻土层解冻;南极西部冰盖加速消融、失冰;南极洲东部正在加速消融。

2.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为应对全球变暖问题,联合国多次召开气候变化大会。全球变暖问题需要各国联合一同面对。自1995年起,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每年在世界不同地区轮换举行。2015年的《巴黎协定》,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作出了相应的安排,明确了将升温控制在 2℃乃至努力控制在1.5℃的目标,近200个缔约方共同签署了该项协定。目前,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已定于2021年11月1-12日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

具体来看: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了世界上第一个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5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柏林授权书》等文件。

1997年,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第3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这是人类社会第一次正面作出减排承诺。

2001年,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的第7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马拉喀什协定》。

2007年,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第13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

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第15次缔约方大会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明确了各国在《京都议定书》二期承诺的减排责任。

2011年,在南非德班举行的第17次缔约方大会上,与会方同意延长5年《京都议定书》的法律效力(原法律效力于2012年失效)。

2012年,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18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多哈修正案。

2015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21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

2021年,  第26次缔约方大会将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

值得注意的是,《巴黎协定》的目标是与工业革命前的水平相比,全球变暖应“远低于”2℃,并“努力”使变暖的温度低于1.5℃。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评估,全球要在2070年前后达到碳中和可以实现的2℃目标,在2050年完成碳中和则能够使温升控制在1.5℃。

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主要有两种:减缓和适应。其中,减缓的措施:一是减少排放源,即减排,减少能耗、提高效能、替代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二是增加吸收汇,即碳汇,植树造林、森林和林地管理、植被恢复、草地和农田管理等。三是碳封存,即碳捕获,将二氧化碳收集并安全存储的技术,包括自然封存、人工封存、资源化技术。另外,适应是自然或人类系统为应对现实或预期的气候影响而作出的调整,主要包括工程性适应、生产型适应、消费性适应。

(1)国际碳中和的进展

第一,煤炭产能和投资下滑。在履行《巴黎协定》要求和推进能源转型的双重背景下,各国增加了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在发电结构中的占比,全球煤炭产量自2014年开始加速下降,煤炭投资也持续收缩。目前80个国家和地方政府及企业加入“燃煤发电联盟”,承诺逐步淘汰燃煤发电。金融市场上,目前已有30多家全球性银行和保险机构宣布将停止为煤电项目提供融资和保险服务。近1000家资产超过6万亿美元的机构投资者也承诺将从化石燃料领域撤资。

第二,可再生能源投资持续提升,海上风电投资创历史新高。截至2019年底,可再生能源占全球装机容量的34.7%,高于2018年的33.3%。2019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净发电量增量中所占的份额为72%,90%来自太阳能和风能。全球能源消费已经开始由石油为主要能源向多能源结构的过渡转换。

第三,全球电动汽车年销量呈指数级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最新报告,2019年电动汽车的全球销量突破210万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2.6%,同比增长40%。66个国家、71个城市或地区、48家企业已经宣布了逐步淘汰内燃机、改用零排放汽车的目标。中国和挪威等国都发出强烈政策信号,要大幅提高电动汽车的比重。

第四,绿色及可持续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全球绿色债券规模在2019年跃升至2500亿美元,约占发行总债券的3.5%,而五年前这一数字还不到1.0%。中国贴标绿色债券发行总量居全球第一。作为国际公共气候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多边开发银行的气候融资规模不断上升,2019年达到616亿美元,占到其总运营的30%以上,其中76%用于气候变化减缓,近70%用于中低收入经济体。亚投行的气候融资规模在2019 年占到其银行总运营的39%。金融监管机构也意识到气候风险正对金融体系构成威胁,具有联合国背景的国际组织负责任投资原则(PRI)强制要求签署成员自2020年起披露其气候风险和治理指标。

第五,实行碳定价政策的辖区数量翻了一番。碳定价已成为抑制和减轻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并推动投资向更清洁、更高效替代品转移的关键政策机制。截至2019年底,已有40多个国家和25个地区政府通过排放交易系统和税收对碳排放进行定价,覆盖了全球超过22%的温室气体排放,各国政府从碳定价中筹集了约450亿美元。

(2)未来加快碳中和部署的关键事项

目前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中,已经有28个国家和地区确立了在本世纪中叶前后达成碳中和目标。从欧洲主要国家的碳中和战略部署看,有几项共同的关键事项:

第一,加快部署成熟的零碳解决方案。包括施行煤炭淘汰计划,逐步降低天然气供热,建造大量零碳发电装机,推动发电低碳化,提升行业能效。能源的“可获得性、可支付性和环境友好性”已经成为欧洲国家和跨国石油公司转型的主要驱动力。

第二,推广零碳技术。包括引导公共和私营部门加大在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诸如储能、可持续燃料、氢能,碳捕获、利用或吸收技术等。近年来清洁能源行业经历了显著的技术变革,已经处于与化石燃料行业竞争的有利位置。一些大型科技公司不断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储能和燃料电池等领域的投资。未来十年,锂离子电池技术可能主导电动汽车市场。而2030年后,更多潜在技术将超越锂离子电池技术的性能极限。此外,包括先进核反应堆和电动飞机等在内的广泛前沿技术也吸引了风险投资者的目光。氢能发展也将提速。日本早在2017年就发布了氢能源基本战略。2020年6月,德国发布国家氢能战略,确认了“绿氢”的优先地位。随后欧盟公布酝酿已久的《欧盟氢能战略》,在未来十年内将向氢能产业投入5750亿欧元。加拿大、中国等也在设计氢能发展蓝图。

第三,全面激发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包括提供税收优惠鼓励民众淘汰旧的汽油车,建设绿色社区,实施零排放车辆战略,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加大对屋顶太阳能的补贴、取消相关电力税费等。

 第四,创造有利的政策与投资环境。包括取消化石燃料补贴,进行气候立法,制定碳定价政策,引入新的清洁燃料标准,投资清洁技术,加大绿色采购力度等;还要在价格驱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为脱碳提供额外激励,鼓励金融机构的负责任投资等。

目前,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碳中和目标,也完成了立法,实现时间基本都在2035年-2060年,其中以2050年居多。比如,芬兰是2035年、奥地利是2040年、美国是2050年、中国是2060年,而苏里南、不丹两国都已实现。

碳中和不仅仅是多承担国家义务,更是迎接未来技术和经济竞争需要。实际上,一个国家若是实现碳中和,就意味着他的技术更加先进。英国、德国、丹麦等国正提升可再生能源,瑞典突破氢能技术,多个国家已经明确宣布传统燃油车要禁售,零碳电力等技术在研发中。

2019年底,欧盟宣布到2050年欧洲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碳中和。并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清洁、安全、互联交通;发展循环经济;更低碳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碳汇;发展碳捕捉和碳固存技术。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