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类减贫事业提供中国范例

为人类减贫事业提供中国范例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总结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重大历史性成就,阐述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揭示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中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璀璨华章,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当前,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深入总结中国脱贫攻坚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不仅对我国构建持续减贫长效机制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也有助于为全球贫困治理和减贫事业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为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贫困是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顽疾。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摆脱贫困、实现自我解放和发展的历史。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带领中国人民摆脱贫困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扶贫开发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把扶贫开发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8年来,我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过去70多年,中国减少8.5亿贫困人口,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按照中国现行贫困标准,从2012年到2019年,中国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此巨大的脱贫规模,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在人类历史上也从未出现过。纵览古今、环顾全球,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这么多人脱贫,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脱贫奇迹。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显著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的总体规模,在近年来全球贫困人口不降反增、世界减贫事业遭遇瓶颈的背景下,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减贫事业的发展进程,坚定了国际社会消除贫困的信心,促进了人类福祉的整体性提升,为国际减贫事业提供了生动鲜活的中国范例和中国注解。

拓展了人类反贫困的理论视野和实践路径

贫困是一种世界性现象,反贫困应采取系统性思维与方法。在西方广为流行的“涓滴理论”认为,贫困问题的解决单纯依靠经济增长,在经济持续增长的条件下,即使没有社会政策的干预,经济发展的“滴漏效应”也会影响到贫困阶层,从而使得贫困问题随着经济的增长而自然得到解决。由于这一理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仅从经济学视角审视和思考贫困问题,使贫困人口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因而在实践中难以从根本上消除贫困、遏制返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力量有机统一,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拓展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和减贫理论,为人类减贫事业贡献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在发展中国家中,只有中国实现了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减贫同步、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间奇迹。

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包括贫困问题在内的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经济增长是减贫的重要物质基础,但并非实现经济增长就一定能解决贫困问题。其原因在于,经济增长偏重效率逻辑,而扶贫减贫偏重公平逻辑。中国之所以能创造减贫奇迹,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将这两大逻辑有机统一起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既致力于推动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把“蛋糕”做大,又致力于促进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把“蛋糕”分好,更致力于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不断增强发展的公平性、包容性、可持续性。正是在经济发展和扶贫减贫的良性互动中,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事实证明,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开发式扶贫方针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鲜明特征。

近年来,中国减贫成功经验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研究样本,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最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描绘了崭新前景

贫困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中国的发展没有掠夺、没有扩张,更没有战争和殖民,而是把发展着眼于自身,通过不断改革体制机制,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如今更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在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中,既不断发展自己,又推动世界共同发展。中国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彼此依存,利益相互交融,唯有以诚相待、普惠共享才是根本之计。

中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积极同联合国、世界银行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减贫交流合作,推动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中非减贫惠民合作计划”等一系列国际减贫合作机制与项目,同国际社会分享减贫经验,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2013年以来,中国倡导共建“一带一路”,发起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帮助其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目前,中国已经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实施千年发展目标提供了帮助。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将使相关国家的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中国认为一国发展不能建立在其他国家贫困的基础上。当前,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加深了国家间的隔膜与隔阂,国家间的“信任赤字”扩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担心因“被抛弃”而“掉队”。美西方国家竭力维护自身经济和科技霸权,奉行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零和思维,不择手段打压和遏制他国发展,妄图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实现自身发展。如果这样的图谋得逞,必将扩大发展不平衡的鸿沟,损害全人类的利益。中国依靠自身发展解决贫困问题,用“真扶贫”“扶真贫”的实干精神,走出了一条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开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光明前景,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看到了脱贫减贫的曙光,促进了全球进步与正义事业的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彻底消除绝对贫困,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更是对人类发展事业的重大贡献;不仅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给渴望摆脱贫困的各国人民提振了信心、激发了动力。展望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中国将一如既往携手世界各国致力于消除贫困、促进发展,共同书写中国和世界在新的更高水平的互动中相互成就、共同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作者:任晶晶,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