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乡村振兴未来可期

实现乡村振兴未来可期

此次福建之行是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以来第三次国内考察,也是“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后的首次国内考察。不论是林改、医改、机构改革,还是机制创新、自主创新、人才创新等,“十三五”时期,中国各方面的改革创新可谓是气势如虹、波澜壮阔。

当前,“三农”发展进入新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正当其时。蓝图已擘画,号角已吹响,从“衔接过渡、转型叠加、成果转化”三个方面着眼,分梯次、分阶段、分类别抓好各区间的目标任务,一轮接着一轮干,实现乡村振兴未来可期。

在衔接过渡中稳船舵、架桥梁。“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为保持帮扶政策整体稳定提供了遵循,保证了责任、政策、帮扶、监管的连续性,确保“闭环链”机制的系统完备、运转高效,在衔接过渡中做到思想不乱、步调不乱、人心不散、工作不断。一方面,要始终将“三农”问题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稳住农业基本盘,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遵循规律、因地制宜设置阶段任务书,着眼于城与乡相互融合的堵点与断点,特别是要在利用好可持续发展产业项目资源、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劳动力流动渠道、推动农业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大优势投入,让乡村振兴的“压舱石”切实发挥作用,实现各项指标的稳中有进。另一方面,要锚定目标、瞄准长远、规划先行,紧盯城乡融合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表现,发挥好帮扶长效机制的示范优势,利用好建章立制“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夯实政策、资源、资金衔接的“四梁八柱”,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组织保证和稳定可靠支撑。

在转型叠加中促联动、激活力。当前农村正处在新一轮产业发展新模式的探索实践中,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利用好这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做好转型叠加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要坚持党建领航,把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等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探索产业带动、村企联建、股份经营等运行新模式,掌握好综合治理的“火候”,有效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的动态平衡。要抢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风口”,利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转型机遇,突出农业基础比较优势,延伸特色产业链,盘活老旧资产,开发新兴资源,敢于创新、乘势而上,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化、生产方式标准化、资源融合规模化。同时,要坚持改革创新引领绿色发展方向,利用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契机,促进党史学习教育进基层、进乡村、进农民,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让生态旅游、深加工生态产品、文创产品等衔接城乡,农资农机更加成熟高效,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驶入农业经济“快车道”。

在成果转化中固本元、防风险。“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擘画的宏伟蓝图,但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如何做好巩固“存量”、拓展“增量”,考验着各级党组织的智慧才干。“五级书记”抓脱贫让落后队伍有了“主心骨”、致富劲头足,在成果转化过程中更要进一步压实“五级书记”的“责任田”,关口前移、一线指挥,广泛动员党员干部一线调研、一线战斗,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筑牢效益统筹、产业集群、民生保障的“铜墙铁壁”,让农民真正端上“金饭碗”、挑上“金扁担”。要立足实际、精准施策,紧盯防范衔接不畅、家庭收入路径单一等重点领域,坚持服务标准不降、振兴力度不减,全力保障返贫致贫监管体系运转,持续纠治损害农民利益问题,让脱贫成果转化机制更加科学、高效、权威。在成果转化过程中要切实增进村级“自我造血”功能,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养老社保、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方面,发挥好农民主体地位和“土专家”“田秀才”等的能动优势,让科技创新和农业农村“同频共振”,在评估验收成果时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1/0330/1122966.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赵一頔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