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价值观

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4月22日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提倡在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之困难情况下,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相互交织、全球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的现实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历史发展大势与人类文明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人类自进入工业文明以来所造成的对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并阐明了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气候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现实威胁。用“六个坚持”为今后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指明了方向,明确提出了中国坚持绿色发展的国家战略和履行国际环境治理责任的切实举措,为解决全球环境治理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应邀出席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彰显了中国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高度关注,以及同世界各国携手共商环境治理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的大国担当,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重大的现实意义,彰显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时代价值。

自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人与自然的深层次矛盾普遍显现。近年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特别是2020年世界范围内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让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雪上加霜,也对全球的生态环境治理提出挑战,使得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反思不断深化。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何构建人与自然的合理关系,共同打造绿色宜居的家园,实现人类文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峰会上提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实践方案与价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峰会上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核心内涵以及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实践原则,将其系统总结为“六个坚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六个坚持”的提出,不仅为人类社会未来加强环境治理、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原则,更成为我们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应当遵循的新价值观。

从理论内涵上来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一理念突出强调人与自然应是和谐统一的整体,二者应当和谐共生、协同共进。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是自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界。同时,人类的实践活动也给自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从而使得自然成为人化的自然。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一概念科学、系统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从实践维度上来看,“生命共同体”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所提出的科学论断。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中。在这样的实践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生命共同体”的思想。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们必须要尊重、顺应、保护自然。2018年5月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所确立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大原则,首当其冲的就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追求。这一系列实践举措,不仅标志着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反思的不断深化,也突出反映了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已成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新价值观。

首先,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从人类进入工业文明起,我们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同时也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陷入紧张之中,大自然以不同的方式向人类发出种种警示。近年来,极端天气频起、物种多样性丧失加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直接促使我们思考并回到那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境遇之中:人与自然究竟是何种关系?人与自然究竟该如何和谐相处?历史和现实已经不断地告诉我们,人类是大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大自然孕育了人类,我们不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说,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必须以自然为生命之本,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价值观,共同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这是源于我们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对自然规律深刻认识基础上的科学论断,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我们应当基于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和对未来文明前途命运的深远考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新价值观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价值观蕴含着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共存的辩证关系,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人类的生存发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以说,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首先就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这也是我们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必将遵循的新价值观。

其次,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传统发展方式,树立新发展理念,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稳固支撑。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类的发展必须要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在此基础上充分满足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峰会讲话中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朴素的真理。我们要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发展的短视做法。要顺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方向,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以创新为驱动,大力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转变以往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模式,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我们才能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加各国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树立新发展观念,共同建设绿色低碳、清洁美丽的世界。

第三,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国际化的生态治理合作,共同推进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团结合作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峰会讲话中呼吁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可以说,团结合作是人类应对自然生态恶化、气候环境变化的唯一选择,也是实现全球生态治理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

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应当坚持公平正义、共同但有区别、多边主义的原则,携手合作,言而有信。特别是在疫情肆虐的时代,更要科学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凝心聚力共谋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这应当是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时代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峰会所提出的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倡议,就为我们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合作指明了方向,不仅展现了中国积极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合作的使命担当,更让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一观念成为国际社会普遍遵循的新价值观念。

第四,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必须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规划和实践经验与全球生态治理进行结合,实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价值观的有效落实。

在全球环境治理的课题中,中国从未缺席,中国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

在此次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核心要义与丰富内涵,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人类文明前途命运的深远考虑、基于对世界人民和子孙后代高度责任感,为加强全球环境治理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所提出的“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中国在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所展现的大国责任与大国担当。

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参与者、贡献者,中国一如既往地用实际行动为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而不懈努力。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提出不仅是中国未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为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与价值遵循,必将成为各国共同推进全球环境治理、共谋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价值观。

作者:赵建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赵若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18级博士生)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