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京彩好评:“四史”宣传教育当有“力”有“味”

【地评线】京彩好评:“四史”宣传教育当有“力”有“味”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开展“四史”宣传教育作出安排部署,强调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这“三个深入”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统筹开展“四史”宣传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也指明了工作方向和目标任务,对各级党委和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强“脚力”,播撒“人情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增强群众情感认同是检验宣传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实践证明,和群众“手拉手”“面对面”“打成一片”,是赢得群众信任、建立密切关系的可靠路径。这与增强“脚力”、提升宣传质效的要求不谋而合。近日,中组部也印发“七一”前夕认真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的通知。要结合走访慰问活动,发挥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下基层、进家门,向走访慰问对象转达党中央对他们的关怀,宣传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铸就的伟大精神,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提升走访慰问对象的荣辱感和幸福感。要创新组织基层宣讲活动,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作报告,就群众关心的理论和民生问题展开研讨,形成改进提升的工作方案并付诸行动,引导党员群众加深对党的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强“眼力”,提升“理论味”。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正所谓“土能浊河,而不能浊海;风能拔木,而不能拔山”。理论修养是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党员干部面对群众开展“四史”宣传教育,自己要先掌握理论,比群众掌握得数量要更多、理解要更准、运用要更娴熟,不能当“二传手”“传声筒”。“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党员干部只有带头深化理论学习,广泛开展读书会、理论研讨会、专题论坛等,在阅读原著、整理史料、研究文献上下功夫,才能持续开阔视野,提升理论研究的深度,为提升理论素养、更好宣讲夯实基础。要在总结经验、把握规律上下功夫,系统把握“四史”宣传教育的内涵,融会贯通地理解内容,在前后联系、分析形势中弄通逻辑,对群众通俗地解释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增强观察分析、明辨是非本领,切实提升政治上、理论上的成熟度。

强“脑力”,尽显“文化味”。“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思维影响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只有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党员干部才能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党员干部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动脑筋、创新方式,把握实质、突出重点,谋划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组织好群众性文化活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军营开放等活动,策划组织主题征文、美术展、演讲比赛、广场舞展演、红色电影展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文化沁人心脾的巨大作用。要注重代际传承,通过评选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组织开展亲子红色旅游等,讲好家风故事,培养清正家风,让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强大动力。

强“笔力”,增强“战斗味”。表达是交流沟通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开展“四史”宣传教育,首先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四史”理论知识和历史规律,以增强文字表达能力为重点,提高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本领。要坚持典型引领,总结梳理“四史”中的英模故事,讲好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获得者、时代楷模的典型事迹,多运用网络平台和网言网语,以精辟的小故事生动地讲清楚大道理,弘扬主旋律,壮大正能量。要坚守宣传阵地,始终把握正确导向,增强斗争意识,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尤其是抹黑历史人物的不法行为,执笔为剑、澄清谬误、坚决回击,持续转变文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宣传教育各项工作安全有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潍坊市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赵一頔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