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数字技术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观察:数字技术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景故宫用720度空间影像展示故宫每一个细节;数字文物库记录了6.8万件套文物的高清影像;戴上AR眼镜,深埋地下考古遗址清晰呈现眼前……在服贸会数字服务专区,故宫博物院用数字技术将紫禁城搬进了展厅。

在本届服贸会上,5G、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的融合应用,让传统文化产业在这里焕发出崭新的活力,向世界展示了数字科技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成就、新趋势。

《清明上河图》放大40倍后,里面的人到底在干什么?有哪些典故?观众都可以在数字标记上找到答案。

“故宫名画记收录了600多高清幅名画作品,同时还对画作进行了数字标记。”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数字技术,故宫博物院已经将全部对外开放的宫殿全景影像、6.8万件套高清文物影像搬上了“云端”,“希望能够通过数字技术,让这些传统文化遗产能够永久保留、永续传承。”

在首钢园的文旅服务展区,观众们排起长队,等待着体验一场“飞越北京”之旅。从中央电视塔出发,“飞越”长城、颐和园、奥体中心、北京CBD,俯瞰前门、天安门、故宫……融合了VR、5G、8K高清技术的全新体验,让观众大呼过瘾。

在国家会议中心的国别展区,韩国展台的VR游戏体验吸引了众多观众,带上VR眼镜,坐进科技感十足的座舱,感受来自游戏的惊险刺激。

“数字+文化”的新业态正在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届服贸会上,众多文化内容与数字科技相结合的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新业态惊艳亮相。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16个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82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9%,占全部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3.5%,提高0.6个百分点。

今年6月发布的《“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坚持以创新驱动文化产业发展,落实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促进文化产业“上云用数赋智”,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加强文化科技创新和应用,构建创新发展生态体系。

在北京,数字化赋能下的文化产业正在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9月4日,在服贸会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高义介绍,依托得天独厚的科技创新优势,全市规模以上文化科技融合企业收入占文化产业收入比重连续3年达50%以上,年增速保持在10%以上。今年上半年,北京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占全国比重达25.9%。

与此同时,文化产业也为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空间。服贸会上,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科技,已经在文化产业领域众多场景落地应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沁平指出,VR技术在文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让博物馆摆脱了实体场馆的限制,增强了文物展示,也扩展了观众的体验维度;在文旅行业,VR引导场景游览、增强内容呈现,创新数字文旅体验模式。“未来,VR技术将随着文化产业更快地融入大众生活,颠覆传统的观览模式,为观众带来新场景、新体验。”赵沁平说。

“通过AI赋能,城市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展现自己的文化遗产,也能更生动地讲述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故事,彰显自己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吸引力。”同济大学教授吴志强指出,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