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基层党员活力的三大着力点

激发基层党员活力的三大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识码】A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既是党的历史的重大节点,也是党的历史的新起点。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的生机与活力是党和人民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法宝。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只有每一个细胞都保持健康,党这个肌体才会焕发出无穷的活力。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还在继续,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基层党员长期工作在第一线,肩负着连接党和人民群众的重大任务,肩负着宣传党的主张、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肩负着引领基层治理、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必须充分激发基层党员的活力,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

加强权利保障,唤醒基层党员的主体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新形势下的各项工作任务,将全面从严治党贯彻落实到全过程、各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了广大党员在新时代主动担当作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需要注意的是,个别基层党员仍存在权利意识淡薄等问题,影响了党内民主建设。解决这一问题,应以保障和落实党员权利为动力和关键,增强基层党员的主体意识和行动自觉。

党员的权利意识是党员依据党章和其他党内法律规定所享有的对权利的一种理性认知和主观感受,包括党员的权利认知、权利主张和权利要求。一般来说,党员权利意识的觉醒与增强可以促使其在党内活动和党内事务中正确行使权利。着眼当下,解决个别基层党员权利意识淡薄问题,应唤醒其主体意识。一是以强化民主意识为着力点。既要经常性地组织广大基层党员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又要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教育活动,以提高基层党员的民主素养和权利意识。二是以唤醒主体意识为着力点。作为一名党员,要始终坚持“平等享有一切应该享有的权利、履行一切应该履行的义务”。主体意识的觉醒能够激发广大党员参与党内活动的热情,进而使其自觉自愿接受党的领导和管理党内事务。

全面保障党员权利,需要筑牢制度基础。2020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夯实了党员权利保障的制度基础。但需要注意的是,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条例》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最终要看贯彻执行的实际情况。权利保障制度的执行离不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实际行动。因此,要充分发挥制度的刚性作用,确保各级党组织找准自身定位,积极承担相应责任。

知之深,信之笃,行之实。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广大党员的主体意识和行动自觉是其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重要条件。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能够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激发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凝聚党员的智慧和力量。对于广大党员而言,其享有党章规定的各项权利。增强主体意识、行动自觉,提高制度执行力,能够保障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主动性、积极性,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加强教育引导,激发基层党员的精神动力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内教育从未停歇。我们党通过一系列的党内教育促进全党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坚定发展信心。当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空间逐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交融的主要阵地,对基层党员的思想体系和生活体系产生了影响。大体来说,大多数基层党员能够做到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但是,也有个别基层党员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追求错位、组织纪律性不强等问题。因而,进入新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必须把党内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对基层党员的教育引导。

激发基层党员的活力,离不开经常的、持续的、有效的党内教育引导。加强对基层党员的教育引导,就是要引导党员在思想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使其在行动上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持续奋斗。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因此,加强对基层党员的教育引导,既要重视理论学习,又要重视历史学习;既要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又要引导其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而实现科学理论和历史经验的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一方面,应坚持不懈地组织基层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尤其是党的创新理论。具体而言,既要引导基层党员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高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又要引导基层党员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另一方面,应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依托,凝聚基层党员的共识。“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以史为镜,可以照亮前行道路;以史明志,可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中蕴含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力量,引导基层党员重温历史、铭记历史,探索党不断创造奇迹的致胜密码,能够增强其不断前进的信心和决心,激励其奋发有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续写新辉煌。

加强党内关怀,增强基层党员的责任担当

党内关怀是指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实现党的目标和理想,党组织对其成员以及不同成员之间在政治、工作、心理、情感、生活和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激励、关心和帮助的双向互动过程。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党内关怀始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一方面,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党内关怀作出了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探索。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党内关怀,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党内关怀的先河。他要求“应当在上下级间,在指挥员与战士间,在全体人员相互间,认真加强团结友爱,互相照顾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发展了党内关怀思想,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关怀工作,将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另一方面,做好党内关怀工作是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做好党内关怀工作,切实关心和爱护基层党员,能够激发其工作活力,激励其不懈奋斗。

近年来,随着相关制度的逐渐健全完善,党内关怀工作愈加规范、有序,让广大党员真切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激励着全党同志积极作为、敢于担当,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但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目前党内关怀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地方党内关怀工作搞形式主义,没有达到真正的实效。对此,必须推动党内关怀工作脱虚向实。

党内关怀工作必须以理念谋发展、以制度为保障,全面提升科学化水平。一方面,理念引导行动,方向决定出路。推动党内关怀工作脱虚向实,要树立正确的理念。首先,应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应把基层党员作为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人来对待,既要给予其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又要给予其精神上的慰问和激励。其次,应强化服务理念。应以基层党员的需求为出发点,促使党内关怀工作更加符合其愿望和利益。最后,应强化务实理念。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举措帮助基层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此同时,要清楚地认识到,广大党员的情况各有不同,只有根据不同党员的特点进行分类关怀、精准关怀,才能切实提高工作的实效。另一方面,制度的落实离不开严格的监督。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内关怀帮扶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党内关怀的各项工作纳入制度轨道,为做好新时代党内关怀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办法》作为我国首部关于党内关怀工作的法规,对推动党内关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具有重要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好的制度如果得不到执行,就会变成一纸空文。因此,做好党内关怀工作,必须建立健全推进制度落实的有效机制。同时,应针对党内关怀制度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落实监督责任。

百年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告诉我们,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离不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努力奋斗,离不开千千万万党员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每名党员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只有充分激发党员的生机和活力,才能凝聚起实现宏伟目标的强劲力量。基层党员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最为密切,基层党员的活力必将激发人民群众的活力,从而调动起14亿中国人民的力量。一言以蔽之,只有不断激发基层党员的活力,使每名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影响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作者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省地方立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金成波:《推动党员权利保障落地生根》,《学习时报》,2021年1月27日。

②《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年。

③《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年。

④《习近平: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人民网,2021年2月20日。

⑤金民卿:《正确处理党内关怀的几个重要关系》,《前线》,2016年第12期。

⑥《习近平:继续沿着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前进 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网,2019年9月25日。

⑦董晓彤:《沿着正确道路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湘评论》,2019年第21期。

⑧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