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年历史广阔维度理解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从百年历史广阔维度理解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在我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从历史的广阔维度,回顾近代以来政治制度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不平凡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载体的生成发展和伟大意义。

中国民主开端于近代有识之士关于时局的深沉反思,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民主的理论和实践站上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现代民主作为一种以自由、平等、人权为基础的政治理念、政治精神、政治态度和政治作风,一开始是个舶来品,是清末有识之士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江河日下梁栋崩析、亡国灭种之危日益剧烈的一种反思。从晚清先进知识分子“复民权、崇公理”的呼号,到辛亥革命后“开国会、行选举”的实际行动,民主政治制度开始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蹒跚行走。

1912年12月,中华民国第一次选举拉开帷幕。经过近4个月的努力,选出参议员274名、众议员596名。然而,这届国会苦苦支撑了9个月,即被袁世凯非法解散。后来30年间,虽然几经恢复,却成了各方政治势力左右操控的“木偶”。江石悍利,波恶涡诡,争取民主的改革与抗议之声此起彼落,然而反民主的调查与暗杀之事更是层出不穷。20世纪30年代初,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杏佛发出低抑而凄楚的感叹:“争取民权的保障是18世纪的事情,不幸我们中国人活在20世纪里还是不能不做这种18世纪的工作。”历史一再证明,因为没有民意民权为根基,所谓的“民主”,最终成了抟在政客手里的道具。

中国人对民主道路的探索,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站上了一个崭新的起点。而民主在中国,也开始跃出少数“精英”的把控,成为可以动员无产者广泛参与的有机事物。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即明白地、庄严地向世人宣告:“我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并在革命的血与火的洗礼中付诸实践。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叶坪村举行。三年后,中华苏维埃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向全世界表明自己政权的工农民主专政的性质及其运行方式。带有鲜明革命主义特征的红色民主如星星之火,在中华大地的秋野上,形成了不可遏制的燎原之势。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迅速将边区苏维埃政权转变成“三三制”参议会,除了党领导的工农兵群众,还将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吸收到政权机关中。苏维埃演变为参议会,使民主大大扩展了范围、增强了韧性。苏维埃的民主有鲜明的目标主义和立场阵线。参议会则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含藏内敛、包容稳健、醇厚平和,少了逼人的尖锐、多了畅达的圆润,但培蓄待发的精神并没有缩减,它像苏维埃一样,更加积极、更加稳妥,同时也更加符合中国实际地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政治建设。比如创始于延安时期的、带着泥土气息的“豆选”制,不但解决了农村地区基层政权的民主产生问题,同时也实践了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许多元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政体,体现了党领导下最广大人民群众对民主道路自觉主动的新探索。

1940年1月,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提出人民代表大会的理论构想。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同志写道:“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中国现在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14年后,毛泽东同志的理想变成现实。1954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了。

全国人大代表是在普遍、平等的基础上,从乡到县、从县到省,又从省到中央,一层一层选举出来的。自有文明史以来的五千年中,中国从未有过全国范围的政治选举。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承载着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希望,正如春风里的云雷、动地而来的欢歌,在每个人心里激荡起山鸣谷应的强烈回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当时已经年近90岁,在听说自己被选为代表后,张元济大喜过望,即写信给朋友表示“无上荣幸”,并说“必当扶病来京出席,死在北京亦所欣然”。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民主法治密不可分,民主是法治的意志和程序基础,法治是民主的制度和秩序保障。历史证明,宪法实施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民主的前途和命运。黄炎培代表在大会上发言,对宪法的执行寄予厚望:我万分恳切要求各方面对于宪法予以高度的重视来正确执行,所有领导、管理、监督、检察各方面对于宪法执行工作,特别予以严重注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们更须正确反映人民群众对于国家机关工作的意见,发现了困难或偏差,必须全国上下一致努力来克服,来纠正。事实上,黄炎培与其说是对宪法寄予厚望,不如说是对宪法框架下保证人民自由民主地行使政治权利寄予厚望。其他代表也都实事求是畅所欲言,所有代表都怀着一种朴素而诚恳的希望,希望真正代表人民参与到初生政权建设中,希望为建设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贡献才智和力量。中国人民的民主热情和民主信心不断发扬、不断光大、不断臻于完善。

改革开放使民主更加拓展、法治更加健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让民主法治升华到新境界。

春秋替序,物故者新,长林古木,振以清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邓小平同志指出:“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先后通过了七部法律,在中国法制史上留下了“一日七法”的佳话。

当然,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主实践的探索,不只是法律体系的完善,更重要的是拓展了民主的空间、丰富了民主的呈现。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基层人大机构的逐步健全,民主的运行与深化正逐渐和基层社会治理、民生进步改善结合起来,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竭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主也越来越融入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民主观念集中在“优化选举”的“单维度论”,那么,现在则更多将自由、自治、法治、参与、协商等国家建设话语引入民主建设的框架,“多维度论”的民主理念和实践成为主流。和西方国家唯党争、唯票选的民主比起来,当代中国“多维度”民主形式更具包容性和稳定性,也更有秩序和效率。

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口,回顾百年民主制度发展的历史,再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就会理解更加深刻、领会更加透彻。占全世界总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或许更能解析人类民主的深层密码、更好书写世界政治发展史上的华彩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