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许晔:新中国科技发展历程及成就(3)

科技体制和国家创新体系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本制度基础。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进该规划纲要的落实。

一是制定了发布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

二是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三是在提升企业的主体地位和技术创新能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四是调整完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调整后的国家科技计划进一步聚焦重点,主要由重大专项和基本计划构成。重大专项是围绕国家战略目标而设立的专项计划,由政府支持并组织实施的重大战略产品开发、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或重大工程建设,基本计划是国家财政持续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形式。

五是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在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方面,我们构建覆盖基础研究主要学科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研究实验基地体系,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规模持续增长,关键部件创新水平不断提升,科学仪器的自主创新取得显著进展,我国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享利用水平不断增强,初步建立起跨部门、跨区域、多层次的资源整合与共享网络体系。

进入21世纪,国家高新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拉开了二次创业的帷幕。国家高新区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源头,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如中关村的通信产业、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光电子通信产业、无锡高新区的物联网产业、保定高新区的新能源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国家高新区的快速发展支撑了中国经济持续强劲的增长。在这一时期,我国取得了许多科技成就,如银河-1号巨型计算机。现在,银河系列超级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空气动力实验、石油勘探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气象中心将银河超级计算机用于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发布5-7天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国家之一。

2008年9月25日,我国的神舟七号发射升空。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中的航天员进行了出舱活动,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进入返回程序,返回舱安全着陆于内蒙古预定区域,完成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航天员出舱活动和小卫星伴飞,成功完成了多项技术实验,开启了中国航天的新篇章。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实现了全线贯通。青藏铁路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

袁隆平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水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

三、  新中国科技发展历程——创新与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科技创新的谋划部署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我们知道,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我们还明确了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2021年,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五个方面作出重要战略部署:第一,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第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第三,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第四,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第五,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出台一系列改革文件,对科技体制改革作出整体安排,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入了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核心的新阶段。

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从构建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入手,寻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并重点从企业主体协同创新、科技管理、人才激励等方面,明确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措施。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改革举措,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科技创新统领全局,并从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金融创新的功能,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创新培养、用好和吸引人才机制,推动形成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局面。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问题为导向,从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改革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形成了系统性的科技体制改革路线图。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战略布局,强调要把创新驱动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创新上,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提出了实现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要按照“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动六大转变”进行布局,构建新的发展动力系统。

“双轮驱动”是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六大转变”包括发展方式、发展要素、产业分工、创新能力、资源配置、创新群体的转变。《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我国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范壁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