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保障改善民生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2)

摘要:我们在推进民生事业发展时,不仅要时时对照预期寿命、教育水平、生活质量三个标准,也必须要关注到国际国内出现的社会风险。未来,要通过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在发展民生、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应对和破除一些不利的外部因素,从而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真正将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促进就业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注重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财税、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各类专项促就业政策要强化优化,对就业创业的不合理限制要坚决清理取消。各地都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明显提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保障,促进农民工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双创平台服务能力。加强灵活就业服务,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学历等就业歧视,大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增强公共就业服务针对性。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实训基地。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

这些举措切中了当前就业市场的关键问题。一方面,许多工厂招不到工人;另一方面,城乡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劳动力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如今很多高学历年轻人的就业观念、就业意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相比进入工厂,他们更喜欢找一份时间自由、环境自由的工作,前者往往被认为是一种机械、重复、价值含量低的职业选择。要稳住制造业这个全民就业的基本盘。制造业企业要发展壮大新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进一步扩大就业增量,挖掘自身的用人潜力,储备、充实、培养员工队伍。同时,还应进一步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完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打造跨职能、跨部门的招聘平台。

(四)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也是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要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加快推进工伤和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做好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抚恤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创新发展老年教育,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多渠道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水平。加强民生兜底保障和遇困群众救助,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这里重点说一下养老。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最新数据,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目前,国际上普遍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老龄社会程度的标准,超过7%但低于14%为轻度老龄社会;超过14%但低于20%为中度老龄社会;超过20%但低于40%为重度老龄社会;超过40%为超重度老龄社会。以此为标志,我国已从轻度老龄社会转为中度老龄社会。未来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特别是养老服务工作任重道远,这也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联合清华大学银色经济与健康财富指数课题组等机构发布了《中国养老服务蓝皮书(2012—2021)》(下称“蓝皮书”)。蓝皮书称,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基数大、速度快、未富先老以及地区差异大等特征,急救和失能失智照护需求将快速增长。我国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在2013年达到最高值493.7万张,之后下降到2015年的358.1万张,2020年上升为483.1万张。受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影响,尽管养老机构的床位数在不断增加,每百名老人(65岁及以上)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数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称,“十三五”期间,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包括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从11.6万个增加到32.9万个。

其实,中国的养老模式与西方或日本相比,有很大不同。因为中国已经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关于养老的传统观念与文化观念。据调查,我国老年人大多数都在居家和社区养老,形成“9073”的养老模式,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采取以家庭为基础的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日间照料;3%的老年人享受机构养老服务。这既有传统孝道观念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能力方面的原因。未来养老领域发展的目标是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居家与社区相互支持为核心的养老模式。社区的发展要与支持养老紧密结合,要考虑如何通过居家和社区支持相结合的方式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需求。政府要对社区养老机构进行支持或扶持,要在社区发展一些公益型、微利型的社会企业,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便捷、更加经济的医疗、饮食、出行等方面的服务。虽然养老模式尚在摸索中,但是未来中国养老事业发展的重点已经很明确了,那就是让居家养老和社区支持相结合,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一方面会让老人享受到安心、舒适、幸福的晚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生态环境保护

水和空气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对象。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人民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健康的水,有利于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报告强调,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大重要河湖、海湾污染整治力度,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要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绿更美。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加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支持生物质能发展。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强化交通和建筑节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何谓民生,涉及人民生活方方面面的就叫民生。以上五个方面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未来,这五个方面都会加大投入力度,以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用好“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时,明确提出了“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的有利条件”的重要论断,并对“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进行了深刻阐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深刻洞察时代发展大势、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趋势,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和显著优势作出的精辟概括,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更好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力量,提供了重要战略依据。“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既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也是推动民生工作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证明着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必然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秉持着这样的执政理念和初心使命,我们党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我们党始终坚持与腐败现象作斗争,纯洁党的队伍,净化党内风气,极大推进党的建设。

未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做好民生工作,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开展民生工作。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所决定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价值取向上的不同体现为,社会主义强调公正与平等,资本主义强调自由。建立一个公正且人人平等的社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正加速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努力让每个公民都能体会和分享发展带来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既来自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也来自良好的制度安排。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的发展必将带动民生的发展,也必将推动中华民族的进步。

(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坚实基础。2021年,美国的GDP总量大约是23万亿美元,中国大约是17.7万亿美元。世界上GDP总量超过10万亿的只有中国和美国。现在两国的差距在逐渐缩小,总量的差距已经变为5.3万亿美元。中国的追赶速度是惊人的,2000年中国的GDP总量只有1.21万亿美元,而美国已经达到10.25万亿美元了。可见,中国通过持续快速的发展积累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第一个阶段,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如果中国GDP总量每年按5%的速度增长,到2035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会得到大幅度提升。虽然受到疫情影响,2021年中国GDP的净增量仍达到了3万亿美元,美国增长了约2.1万亿美元,欧盟增长了约1.9万亿美元,从总量上看,中国的增长是非常快的。我相信,未来我国大力推进公共服务、持续保障民生的能力会更高。

(四)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中国快速崛起,以惊人的速度从世界文明的边缘向中心迈进。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体系已经出现衰落的趋势。著名国际政治经济学家伊曼纽尔·莫里斯·沃勒斯坦相信,在全球社会剧变的当今时代,我们正见证资本主义的最后表演,看似很小的事件可能产生巨大的反响。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会对当前的世界经济产生影响,而且这个影响势必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现在还很难准确判断未来世界各国经济能否恢复到之前的水平。但可以肯定的是,新冠肺炎疫情一定程度上正在加速资本主义的衰落。

很多预言家可能都无法想象,中国能长期保持稳定的社会环境,给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甚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如此良好的平台。未来我们要继续保持经济发展速度,以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