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社会

深入领会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解决“大城市病”与空间供给问题

报告人:李晓江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简 介:2024年正值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2月22日,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成效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期报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李晓江从“大城市病”成因及城市发展制度、美好生活需求与高质量发展时期的空间供给以及高质量发展时期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议三个方面,深入解读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相关内容。
总播放:3466
发布时间:2024-03-18 10:31
  •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李晓江梳理解读了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六区经过功能疏解后旧房旧区有机更新的总体思路,即保障对保障,时间换空间。其中,保障对保障指的是财政补贴,市区两级分担,即申请式退租资金市区两级分担、退租后可购买共有产权房;时间换空间指的是以修为主,长期经营,即空间总量锁定,以修为主,从一次性卖地转为长期出租经营。[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李晓江

    李晓江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课件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这一重大战略实施十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断观察、思考、研究。十年过后,我们回过头来进一步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意义、价值及其深层次的动力、原因,对于认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区域和城市发展,是一件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此外,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取得成绩、进展的背后是一个怎样的逻辑,我们为什么需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战略关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需求,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规律、内在关系是什么等等,都是值得深思、越来越重要的话题,尤其需要我们经济、社会、哲学社科方面的人才参与其中,从专业的角度去思考。更进一步的是,如果说十年来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其目的是推进区域和城市的发展模式转型,那么,我们必须深入思考转型的原因、逻辑、动力,以及转型的具体类型和过程中的核心要素等问题。

    一、“大城市病”成因及城市发展制度

    “大城市病”这个词并非源自京津冀,而一直是普遍的现象,很多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也都经历过。所以,“大城市病”是一种阶段病,比如百年前的纽约、伦敦、巴黎与现在对比是不言而喻的。东京是在二战以后实现了现代化,2000万人口时的种种问题在发展到3500万人口时大多得到了改善。

    我们强调要深化改革,特别是要明白针对当下的发展基础、发展阶段,我们需要深化哪些改革。也就是说,对于那些立足于改革开放“上半场”国情的制度,我们要有所取舍。可以说,“上半场”的主题是工业化、城镇化,自有其特殊的逻辑,即解决“第一桶金”、发展基础的问题;“下半场”的主题是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厘清的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容、制度支撑,以及对“上半场”制度的得失、经验进行进一步总结。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