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充分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27日给安徽省太和县的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向当地的乡亲们表示问候,对全国的种粮大户提出殷切期望,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民以食为天。”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世情国情粮情,确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推动我国粮食生产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坚持居安思危,保障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尤其需要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让更多的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带动更广大小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共同凝聚守护粮食安全的磅礴力量。

让农民种粮“有盼头”。中国拥有14亿人口,人口总量占全球20%,拥有143余万平方公里耕地,耕地面积占全球7%,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近20%的人口,农民种粮大有可为,也必须大有作为。农民种粮首先要有土地,要坚持党政同责,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稳定种植面积,让农民“有地可种”,以“重农抓粮”的责任激发“务农种粮”的活力。农民种粮关键要有产量,产量好,积极性才能高。既要在良种上下功夫,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让好种子落户田间;也要在科技上用好力,通过生物技术、装备技术、绿色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集成融合,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让农民能够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让农民种粮“长劲头”。保障粮食安全,亿万农民是主体。不解决好农民种粮的难点问题,消除其“后顾之忧”,就不可能激发出农民的种粮“劲头”,夯实粮食安全基石。坚持问题导向,要用“技能培训”护航农民种粮喜获丰收,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承担培育任务,引导土地流转、产业扶持、金融保险、人才奖励激励、社会保障等扶持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真正将农民变成一种体面职业、一份有收益的事业,从而保障种粮积极性。同时,要用“配套服务”护航农民种粮不吃亏,加大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加强病虫害统防统治实施力度,确保水稻不发生大面积的病虫害,严防种粮“减产少产”,牢牢守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让农民种粮“尝甜头”。农民不愿意种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谷贱伤农”。要想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关键是让农民种粮有钱挣、“尝甜头”。要在经营增效上多花心思、多谋出路,主动探索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模式,着力培育更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等“火车头”,要发挥出“火车头”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农业社会化服务面,帮助更多的小农户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种粮效益,让更多的农民种粮挑上“金扁担”。要着力发挥政策兜底作用,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构建价格、补贴、保险扶持政策体系,适当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面,让农民更多分享政策红利。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始终在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上精准施策、久久为功,多种粮、种好粮,中国人的饭碗必将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国饭碗里必将装满中国粮。(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2/0630/1171932.shtml

作者单位: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纪委监委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王静静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