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兴则文明兴

(美丽中国新境界)

在清代末期,木兰围场开围放垦,千里松林被砍伐殆尽,西伯利亚寒风长驱直入,致使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侵,风沙紧逼北京城。

新中国成立后,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百万亩人工森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如今,这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不仅阻挡了沙漠南侵、净化了空气、涵养了水源,同时也造福了一方百姓。

历史地看,生态兴衰关系文明兴衰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

从世界历史的维度来看,只有“生态兴”才能“文明兴”。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不是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而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最终导致了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的衰落。

从世界现实的视角来看,许多国家曾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西方发达国家在实现传统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一方面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却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从中国历史的层面来看,一些地区也有过破坏生态环境的惨痛教训。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蔓延,湮没了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楼兰古城因野蛮开荒、盲目灌溉,导致孔雀河改道而最终被埋藏在万顷流沙之下。唐代中叶以来,中国经济中心逐步向东、向南转移,很大程度上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变迁有关。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早在19世纪,恩格斯便曾在《自然辩证法》中深刻指出。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一论断科学回答了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深刻揭示了两者命运与共、兴衰相依的规律,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依据。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如果不抓紧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必将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

1935年,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地图上将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两点相连,得到一条气候地理和人口密度的分界线。

“胡焕庸线”东南方43%的国土,居住着全国94%左右的人口,生态环境压力巨大,而该线西北方57%的国土,供养大约全国6%的人口,生态系统非常脆弱。

这条分界线,简洁而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区域间生态和发展不平衡的基础国情。如何弥补这种不平衡、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禀赋,成为中国发展道路上必须回答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开启了“生态兴”托举“文明兴”、绿色发展引领社会进步的新阶段。

2016年1月,重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掷地有声,开启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长江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带来了新的生机。

2021年,长江流域国控断面Ⅰ—Ⅲ类优良水质比例97.1%,较2016年提高14.8%,干流水质已连续两年全线达到Ⅱ类;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强,“微笑天使”长江江豚频频现身……

把修复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母亲河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秦岭北麓地区不断出现违规建设的别墅项目,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2018年起,一场雷厉风行的专项整治行动在秦岭北麓西安境内展开,依法拆除1185栋、依法没收9栋,依法收回国有土地4557亩、退还集体土地3257亩。如今,成群的违建别墅早已不见踪迹,实现了从全面拆除到全面复绿。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之大者”,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生态环境要有保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

历史的长镜头里,愈加彰显出一步一个脚印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指明了生态文明之路,擘画了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更加全面地把握生态与文明的关系,主动认识与遵循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遵循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关键抉择,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之举,也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之措,更是顺应历史潮流、建设美丽中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