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顾军: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发掘及北京农业文化遗产(2)

(三)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1.传承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的传承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文献记载,优点是精炼,突出核心技术,便于保存、传承,而缺点就是记载过于简单,难以做到精准复原;第二种是考古发现,优点是可以了解更多农作物品种的起源、分布以及更多农业生产用具的类型、分布,而缺点是出土文物的状态是静止的,而且数量有限;第三种是活态传承,优点是可以活态传承更多的优良品种、更多的传统农耕技术细节,以及相关的活态的农耕文化。可以说,活态传承使我们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了解更加全面、鲜活、具体。那缺点是什么?活态传承受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较容易消失,正如一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被现代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所替代。所以,对于一些活动传承,我们要加以保护。

2.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保证。要知道,在传统农业系统中,就是通过物种相互作用有效解决了土壤肥力保护与病虫控制问题,比如刚才讲到的侗乡稻鱼鸭系统。水稻田为鱼、鸭提供了生存环境和饵料,而鱼、鸭为水稻除虫、除草、松土,粪便还成了最好的有机肥。那么在这一完整的生态链条中,就不会使用大型农业机械,也不会过度使用人工化肥,产出的鱼米鸭就是绿色的、无公害的。这样的农作物就包含绿色生态的理念,从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保证。

3.保护生物多样性

人类先后种植了大约7000多种植物物种,但目前主要种植的只有约30种农作物。一般来说,我们用物种基因库来保存植物的种子,但这种方式有其局限性,因为它只保护了种子,但实际上,缺乏相应的种植环境和技术,种子也就失去了活力。同时,受种子自身寿命所限。比如,花生的种子寿命一般就一年,第二年发芽率就会大大下降,而麦、稻、玉米的种子寿命稍微好一些,是三到六年。所以,种质资源安全非常重要。

种质资源安全事关粮食安全。比如,我们到种子公司购买种子时,很多商家都会强调种子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说,这种种子只保证当年有收成,若是从中再挑出种子来种的话,恐怕就不会有收成了。所以,很多农民就需要年年到种子公司购买种子。这时候,如果国内的种子公司在种源上出了问题,或是国外的种子公司拿种子来卡我们的脖子,那将会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所以,我们要通过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把种质资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另外,生物多样性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我们要留下尽可能多的作物品种,使其活态传承下来。否则,我们可能研制不出新的杂交品种。因为一个杂交新品种的出现,往往需要一个原生品种。比如海水稻,就是研究人员在海边发现了一种耐盐碱的野生稻,经过研究,把这种野生稻与普通高产水稻杂交得到更优良的海水稻。可见,作物的原生品种仍有重要价值有待进一步发掘,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多的保留这些生物种类。此外,家禽家畜也是如此。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07年9月3日报告:过去6年中几乎每月都有一个家畜家禽品种从地球上消失;牛、羊、猪、马、鸡和鸭等家畜家禽有7600多个品种,但11%的品种已经灭绝,16%的品种濒临灭绝。目前,我们正在努力保护濒临灭绝的品种,逐步恢复已经灭绝的品种。

4.提高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传统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知识往往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相比现代改变自然、战胜自然的诸多壮举,古人更注重顺应自然、适应自然,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智慧。

比如,红河州哈尼族梯田。2009年9月到2010年4月,西南地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严重干旱。其中,红河州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但哈尼族梯田地区却依然有较为充足的水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据统计,红河州当年粮食产量依然获得了增产。那么,哈尼族梯田地区是怎么实现与环境相适应的?主要是形成一整套“雾水灌溉”系统。这套系统包含四重结构,位于山顶的森林,是涵养水源最重要的部分,然后依次是村寨、梯田、河流。那么,如何做到雾水灌溉?梯田、河流中的水分,经太阳一晒,形成水汽,并沿着山坡往上走。随着海拔的增高,气温逐渐降低,水汽在山上凝聚成露水,滴入地表的腐殖土中,慢慢渗入深土层,在土下形成了一个看不见的天然水库。你在山间小路上走的时候,不见水流,但听水声,踩在土上会即刻留下脚印。而这个脚印在40分钟后就形成一个小水洼,2个小时后就变成了一个小水坑。这样,土里的水分就不易流失,也就形成了一个抗旱能力非常强的循环系统。

再比如,敖汉旗的旱作农业。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的敖汉旗,属旱作农业,也就是雨养农业,靠天吃饭。但是,当地真的遇到天旱就没饭吃吗?也不一定。他们通过种植不同的作物来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如果今年下雨早,土壤墒情好,就种植产量高的小米品种;反之,则种植产量低、生长周期短的作物品种。如果遇到旱涝灾害,地里的作物没长起来,怎么办?补种一茬荞麦,依旧可以有收成。这样,在不同气候条件下,调整种植作物的品种,来保证当年的收成。

5.提高人们生活品质

在解决了“吃得饱”问题的今天,作为农业生产的领导者和粮食安全的责任人,我们要为解决人类社会“吃得好”的问题,做好更多的资源上与物种上的准备。否则,我们就很容易因为解决“吃得饱”的这样一个短期利益,而放弃“吃得好”的长远利益。比如,粮食品种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类口味的多样性,也是正因如此,我们才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五谷杂粮。

由此可见,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主要包括活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特别是在系统性和可持续性方面,农业文化遗产地具有明显的生态合理性,在维持生态平衡、改善农田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粮食安全、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我们拿稻田养鱼和常规稻作方式做个比较。

插图1

如图,稻田养鱼在旅游发展、病虫防治、水量调节、营养保持等方面的正效益,要高于常规稻作方式。

插图2

如图,常规稻作方式在甲烷排放、水质污染、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负效益要远远高于稻田养鱼。那么,正负相抵之后呢?稻田养鱼的净效益还是高于常规稻作方式。这就是传统农业的优势。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