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新形势下,如何拓展社区赋能有效推进社区内循环是党建引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探索基层治理新格局,推进社区网格合理划分、议事机构平台搭建和微治理内生发展动力的新路径。
持续“升级改造”社区硬件创建阵地平台。坚持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堡垒作用。引入“社区合伙人·睦邻+”理念,合理规划空间,丰富社区服务功能,增加区域功能,提升服务机能,有助于把党建+个体元素,融合进共建体系,实现社区、小区、居民三维之间睦邻组织、工作、服务多方覆盖。搭建适应社区发展和群众需要,功能齐全、设置规范,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的社区党群服务平台。
规范“红房子”议事服务机制搭建议事平台。梳理基层“微治理”元素链条,扣紧“治理合伙人”链接锁。统筹推进“睦邻公益”行动,通过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吸引各方人士参与,联合小区领航员和志愿者服务队伍共同搭建议事平台,充实末端治理网格单元力量,推进多元共治议事机制。持续规范解事流程,强化跟踪问效督促平台运行。注重总结经验、分享经验,不断规范议事服务机制,推行“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志愿接单、居民评单”的“红房子”议事机制,激发不同群体共同参与议事协商和社区自治的积极性,带动“微治理”内身动力。
提升“引领式”服务延伸基层进小区组建服务平台。深入挖掘“社区合伙人·睦邻+”社治理念从社区向小区延伸通道,盘活基层治理散、小资源,逐步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基层治理局面。在小区层面,深化“睦邻公益”行动,挖掘小区内的能人志士、热心居民组建小区“睦邻管家”,起到提出诉求、落实服务,监督过程、分享成果的作用,充分发挥小区、居民自治功能,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2/1206/1186958.shtml
作者单位:中江县凯江镇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