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研究

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红色文化蕴含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强大理想信念,是承载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天然载体,是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生动榜样,是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鲜活教材,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内在的一致性。两者的互动,不仅能够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而且使得红色文化不断扩大自身的横向传播,实现代际传承。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意蕴

理论认同: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 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思想理论的坚定来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先进文化。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能够教育引导大学生在了解历史中把握历史,准确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强化大学生的理论认同,引导大学生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践行者。

价值引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红色文化蕴含的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爱国主义情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贯穿于各个历史阶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是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寄托和行动指南,影响着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是人的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具有强大的精神感染力,可以引导大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不良价值观的影响时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自觉担当: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红色文化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浴血奋战、舍生忘死、英勇奋斗的场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集中体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红色遗址、红色文物、红色故事等所蕴含的理想信念、精神追求和行为规范,是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可以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选择,促使大学生牢记历史、立足现实,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政治上、思想上、意志上靠得住的人才。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红色文化有机融合,不仅有利于赓续红色血脉,而且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价值追求。

红色文化传承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关联

目的的一致性。红色文化产生于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中,其革命性、先进性和民族性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必然与理想信念教育发生关联。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成为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支持者和拥护者,进而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用红色文化中的鲜活事例以及榜样示范激励大学生,用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指引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承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共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内容的共通性。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战胜重重困难,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的法宝,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使得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停下奋斗脚步,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内容,而这些内容贯穿于红色文化中,理想信念教育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滋养,红色文化以其形式的多样性,能够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理想信念教育又进一步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两者相辅相成,统一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

形式的互融性。红色文化的载体形式更加丰富,既包括物质载体也包括精神产物,而革命遗址、影像资料、历史遗存等实物性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有说服力、最能打动人心的形式,它能够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带入感,通过实物和情景再现的方式提高内容的吸引力,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提供了有益的补充。红色文化与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机融合,实现了课堂教学与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路径

讲好红色故事,筑牢大学生理想信念之基。高校可以将红色文化创造性地融入思政课堂,筑牢大学生理想信念之基。红色文化以其故事性、叙事性的形式,可以让思政课堂“活”起来。比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讲授中,教师可以以时间为主线,对学生进行“四史”教育,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红色资源,深刻领悟“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从而激发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热情。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讲授中,重点在于“论”,即要给学生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指导性、先进性和科学性,使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通过讲授典型案例或者先进事迹,让学生们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而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在《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程讲授中,可以将榜样人物以及红色事迹的搜集作为社会实践的主题,通过观看红色电影、收集红色经典案例、采访英雄模范人物、提交社会实践报告等形式,让大学生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感悟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在撰写心得体会、讲解红色事迹的过程中加强对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理解,逐渐引导大学生从接受到理解、从理解到信仰、从信仰到实践,使大学生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营造红色环境,接受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首先,应积极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思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可以通过红色景观、展板等形式开展红色文化宣传,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大学生思想上的启迪和熏陶。其次,建立健全高校“红色育人”的智慧平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在高校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可以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将红色文化宣传工作与高校育人工作相结合,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等平台推送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怕流血牺牲、努力拼搏、奋勇前进的革命事迹,并设置留言区,让学生留言讨论,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再次,成立红色文化学习社团。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自发成立的组织,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通过成立大学生红色文化学习社团,让大学生在每期活动中针对一个红色事迹或者榜样人物进行学习探讨,充分阐述自己的想法,针对一些疑惑,邀请专业学者进行讲解。通过营造自由而非课堂的氛围,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自学和讨论的形式,加深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中的革命实践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格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最后,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开展红色主题班会、诗歌朗诵、红歌比赛、红色班级等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锤炼自己的信仰。

走进“红色圣地”,促进理想信念的养成。红色遗址、红色展览等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辛探索、不懈奋斗、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每一个红色物件的背后都有一个震撼人心的红色故事。通过走进“红色圣地”,使大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锤炼政治品格。首先,可以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带领学生参观红色遗址、展览馆、红色教育基地等场所,通过观看展览、动画模拟以及与讲解员交流等形式,使大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了解红色文化的形成背景和发展历程,感悟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精神,从而增强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其次,高校可以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红色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走进革命老区。革命老区记录着血与火的革命斗争历史,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浴血奋战的革命史,蕴含着无数革命先烈用汗水、鲜血和生命追求的理想信念。通过走进革命老区,实地探访革命旧址,使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共产党人在革命年代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再苦再难都要走下去的坚定信念,深刻认识到正是这样的理想信念,使共产党人突破生命的极限,绝处逢生,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抵达胜利的终点。通过让大学生走进“红色圣地”,重温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重新唤起他们的历史记忆,感受理想信念的力量,从而把理想信念的种子根植于心,实现于起而行之的自觉担当中。

红色文化资源记录着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其蕴含的崇高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精神,是开展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不断丰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载体形式,推动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激励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作者分别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命共同体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20LLZZB03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求是》,2021年第10期。

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③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求是》,2020年第17期。

责任编辑:翟婧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