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并共迎新春时强调,发挥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政治优势,需要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能力。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伟大的政治创造,要不断增强其代表的广泛性、行动的一致性、决策的科学性,使其在新征程中焕发强大生机活力。
根植本国国情,增强代表的广泛性。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决定。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并在这片沃土上的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植根于中国土壤,彰显着中国智慧,还吸收借鉴着人类政治文明优秀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新”描述其特点,其一是:“说它是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政党兴衰取决于人心向背。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让新型政党制度永葆生命力,必须不断增强代表的广泛性。
锚定共同目标,增强行动的一致性。目标一致,行动才能一致;拥有共同理想,才能拥有共同行动。西方政党认为,政党的目标就是夺取执政权。在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主导下,结果就是争权夺利、政党恶斗。相反,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这个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效避免了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习近平总书记说:“如果民主党派等统一战线成员不是同我们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而是同我们党唱不一样的调,甚至跑到我们党的对立面去了,那我国政治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各民主党派要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这三种角色同样明确着各政党须达成目标认同和行动统一。
健全制度体系,增强决策的科学性。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讨论时,首次提出“新型政党制度”概念。作为一个新的制度,我们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不断推进其丰富理论内涵、健全制度体系、发挥制度优势、激发制度效能。要让制度发挥显著优势,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并增强制度体系的科学性,使其从整体上发挥效能。我国新型政党制度能够促进决策施策的科学性,通过政党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安排,集中各方面意见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西方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时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3/0128/1191627.shtml
作者单位:北京市永定门接济服务中心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