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3年国际经济形势的几个判断(4)

摘要:从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分析看,2023年全球疫情、通货膨胀、美元暴力加息、俄乌冲突和战争危机以及中美经贸关系有可能会出现缓和,但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均衡性、不可持续性,导致世界经济下行甚至深度衰退的存量矛盾和增量矛盾同时存在。中国经济也面临严峻挑战,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尚未改变,2023年经济增长速度、线下消费需求、房地产市场、制造业以及投资者信心将呈现明显回升之势,可以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五)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脱钩断链的风险

这个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美国联合盟友在利用各种战略方式去中国化,如在美国具有优势的半导体领域去中国化,成立包括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在内的“芯片四方联盟”,企图利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企业在产业链高端对中国企业进行替代。2022年5月,美国在日本发起了《印太经济框架》,目前已发展到14个国家想利用像越南、印尼、印度等国家替代中国在这个领域的中低端产业。不过,全球绝大部分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都不会在中美两国之间选边站队。

第二,中国2022年以来疫情反弹,一些地方层层加码、形式主义的疫情管控措施加剧了供给冲击的压力,特别是对与国际市场嵌套程度高、相关环节联系度高的产业链、供应链,在出现外部断链的情况下,也产生了脱钩断链的风险,跨国公司加快了向外转移的步伐。以苹果为例,苹果在过去20年取得了非凡的成功:收入增长70倍、股价翻升600倍、市值达到2.4万亿美元,部分原因是它在中国押下重注。苹果位于中国的工厂生产了超过90%的苹果产品,中国市场在一些年份为苹果贡献了高达四分之一的营收。中国是这条供应链的中心,苹果最大的供应商中有150家在中国大陆设有工厂。然而,2022年10月份,苹果开始在越南生产MacBook。与此同时,苹果也在加快向印度的产业转移,新款iPhone 14在印度生产,之前只在印度生产老款机型。目前,印度至少有三个全球供应商在组装iPhone,2022年4-8月,印度生产的iPhone手机出口额已突破十亿美元,预计2022—2023财年iPhone手机出口额将达25亿美元,较上一财年翻一番。摩根大通分析师在2022年9月预测,到2025年苹果可能会在印度生产全球25%的iPhone。

第三,由于欧盟的能源危机,欧洲的产业链、供应链难以承受能源、电力、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开始向外转移。据统计,在已经转移的欧洲国家企业中,三分之二的相关企业转移到美国,三分之一向中国等国家转移,打破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集聚的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近80年里,全球形成了三大产业链供应链中心,以中日韩为主的亚洲、以德法英为主的欧洲、以美国为首的北美。这三大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目前欧洲体系面临着最大挑战,正在加快重组和转移。欧盟的法国德国也正在与美国的《通胀削减方案》展开斗争。这将会带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组,甚至阶段性的、间歇性的、休克性的断裂。现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脱钩、断链的风险主要来自以上三方面,有我们自身的,有美国遏制打压的,有欧盟被动转移的,这些风险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重大。

(六)全球能源危机与风险

从石油、天然气市场看,2023年全球风险仍将有增无减。2022年11月30日国际能源机构署长比罗尔指出,全球液化天然气(LNG)市场趋紧和主要石油生产国减产,使世界首次陷入了“真正的全球能源危机”。俄乌冲突期间欧洲LNG进口量的增加,以及亚洲燃料需求的潜在反弹,将使能源市场更加紧张,2023年可能仅有200亿立方米的新LNG产能进入市场。根据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将近200万桶/日,预计2023年石油消费量将继续增长170万桶/日。美国与欧佩克相关成员国沟通,希望增产降低石油价格,但欧佩克+并没有增加生产,而是做出减产200万桶/日的决定。这一场增产与减产的博弈仍将继续。

在经历了2022年上半年的原油价格飙涨后,布伦特原油、美国原油自6月中旬以来持续走弱,目前在80美元/桶附近波动。11月29日,纽约商品交易所2023年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24%,收于每桶78.20美元;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19%,收于每桶83.03美元。世界仍然需要俄罗斯的石油流入市场,80%-90%的流入量即可以满足需求。欧盟成员国2022年12月2日对俄海运石油出口设置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达成协议,按照这一价格上限,如石油售价超过每桶60美元门槛,将禁止为俄石油运输提供保险、金融等服务,但俄罗斯绝不会满足欧盟限价的要求。12月4日,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以视频方式举行了第34次部长级会议,会议决定维持上一次部长级会议确定的减产目标不变,即每日减产200万桶。欧洲能源特别是天然气供应长期依赖俄罗斯,受到冲击较大。美国、欧洲与俄围绕俄天然气供应问题持续博弈,若俄乌局势不发生根本性转变,俄欧达成恢复供气协议的可能性较低,2022年冬季及2023年欧洲俄气进口大概率维持在低位。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战略储备石油已经到了历史最低点,无法继续出库平抑国际市场油价。美国能源部官员2022年12月1日在参议院能源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透露,美能源部正寻求取消或推迟国会授权的在2024财年到2027财年间销售战略储备石油的计划,将在石油价格降至67至72美元区间以下的时候进入市场,买入石油补充战略储备。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总容量为7.14亿桶,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油储备能力,目前储备量约为3.89亿桶。为应对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并控制油价的上涨,拜登在2022年3月31日宣布,将从5月至10月每天从战略储备中释放100万桶石油,总共释放1.8亿桶战略油储。尽管美国石油价格已回落至俄乌冲突前的水平,但大规模释放石油也使美国战略石油储备降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最低水平。

从新能源领域看,全球性竞争将更加激烈。在美国的《通胀消减法案》中,有3700亿美元是用来补贴、扶持新能源、再生能源等领域。而按照美国政府解释,这是为了与中国在相关领域“打擂台”,从而打造核心竞争力。中国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将近20%是清洁能源,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未来中国在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等清洁能源上将会取得更大发展。国际能源署认为,能源安全是能源转型的头号驱动力,目前,各国都将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视为解决方案,预计2022年可再生能源新增发电量将增长近400吉瓦,同比增长20%,本次能源危机可能是加速使用清洁能源和形成可持续和安全的能源系统的转折点。唯一例外的是欧洲,过去几年间欧洲国家绿色转型走在全球前列,大力削减煤炭产量,减少煤电、核电装机容量,欧盟煤电、核电发电量在五年间分别减少31%、4.5%至190TWh、35TWh。能源危机导致这些刚退役的煤电、核电机组恢复,将成为2022-2023年内替代天然气短缺的选择。

(七)全球粮食危机与风险

据联合国五家机构共同发布的2022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称,2021年全球受饥饿影响人数增加到8.28亿人,占世界人口的9.8%。联合国粮农组织每年6月和11月初分别发布全球范围内的《粮食展望》,提供粮农组织对全球主要食品市场供求趋势的分析,包括谷物、油料作物、食糖、肉类、乳制品和鱼类产品,并关注粮食商品期货市场和运输成本的发展趋势。报告预计2022年世界主要谷物产量将出现四年来的首次下降,而全球消费量也将出现20年来的首次下降,原因在于饲用小麦、粗粮和大米消费量减少,而谷物食用消费量预计不会受到影响。全球各国在粮食进口方面的支出已从2019年的1.45万亿美元骤升至2022年的1.8万亿美元,每年均呈递增态势。解决粮食危机或者风险将是2023年全球重大挑战。

三、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尚未改变,2023年会出现五个“明显回升”,为中国式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是做好中国自己的事的核心所在

2022年12月初发布的《IFF2022年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将自2022年底恢复上行趋势。2023年,中国社会生活将逐步恢复正常,经济发展有望接近3%的增长水平。国际金融论坛(IFF)2022全球年会发布的《IFF2022年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达2.8%,中国经济有望增长4.6%,2022年中国全年经济增长预计为3.3%。总体来看,目前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2023年经济增长均调整了预期,比较悲观的是4%左右,比较乐观的在5%-6%之间,个别预测在6%以上。

但是必须看到,中国政府正在因时因势因病毒变异攻击性转弱的客观实际,稳步有序地调整优化抗击疫情政策,走小步、不停步,全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恢复经济常态指日可待。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变,中国经济长周期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稳中向远、稳中向强的要素依然稳固,中国经济不但有战略纵深,而且在不断优化升级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只要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硬约束和软约束被破除,2023年一定会强势复苏,主要表现为“五方面回升”,但同时也潜藏着若干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矛盾。

(一)经济增速会回升,但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

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在2022年低速增长的基础上将会大幅度上升,在经历了一个充满挑战性的2022年之后,中国GDP增速将从2022年的3.0%左右,加速至2023年的5%-6%之间。如果各方面工作效果好,不排除增速在6%以上。疫情管控的全面开放与政策支持的提振,中国经济预期在2023年一季度度过一阵适应性的阶段后,线下消费和服务将迅速反弹,二季度之后或在下半年逐渐正常化。与2022年低增长相比,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达到6%-7%。如果明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扣除低基数效应后的真实经济增长则仅为3%左右,这将意味着明年经济不仅没有恢复,而是更为低迷,按照年均增速会导致难以承受的就业压力。

从2013年到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高于同期世界的2.6%和发展中经济体的3.7%。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经济增速目标为5.5%,是基于2022年没有疫情反复情况下的5.5%。但2022年疫情多地爆发以后,一季度GDP增长4.8%,二季度降到0.4%,上半年仅增长2.5%,三季度回升到3.9%,三季度平均达到3%。世界银行预测中国全年GDP增长3.3%。由于2022年经济增速基数低,如果2023年上半年能够大部分或者全面摆脱疫情冲击的影响,其他三重压力将会得到缓解,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实到位,尤其是改革开放加大力度,稳预期、稳信心见到成效,实际增速应该比预期高一些。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