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郑勤砚:美术经典中的红色故事(2)

2018年,我曾带领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来到了四川省若尔盖县。班佑河畔的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诉说着过去的红色故事和伟大的长征精神。红军长征在四川滞留的时间长、经历的地区广阔、面临的环境艰险、进行的斗争卓绝、付出的牺牲也非常大。据史料记载,有万余名红军长眠于此,七百余名红军牺牲在班佑河畔。

从若尔盖县城出发,往东走过一段15公里的平坦公路,再拐进一段15公里的崎岖山路,就到了重重山林中的巴西会议遗址。1935年9月9日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巴西会议,纠正了党内错误的军事路线,化解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据遗址前的纪念碑文介绍,这原是藏传佛教寺庙班佑寺,今所存为其正殿大雄宝殿墙垣。

之后,我们来到了当地的中小学,为这里从未接触过美术的藏区孩子们上了一节又一节美术课。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孩子们从不知美术为何物、不敢动笔,到逐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用绘画描绘了家乡的风土人情,呈现了红军过草地时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长征精神的赞颂。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幅藏区学生的作品。

图片6

这位学生在绘画中描绘了红军过草地休息、吃饭的情景,并用稚拙的文字表达了对红军的歌颂。这段如纪念碑式的字体记录着这样的内容:“他们都是骨瘦如柴的,因为他们没有吃的。你看到河对面的野草、野菜了吗?你又是否看到锅里沸腾的水,里面是红军战士们要喝的野菜汤。你又是否在家吃喝过这些。我们要向他们的精神学习,努力体会红军的艰苦。”这段内容情真意切,且画龙点睛。

图片7

这幅版画作品描绘了红军过草地时“金色的鱼钩”的感人故事。有趣的是孩童眼中的老班长将手制鱼钩挥舞着拋向野鸭、小鱼共处的河塘,形象稚拙、可爱,画面温馨、欢乐,分割的构图率性、巧妙地体现出孩童独有的视角,单纯、感人。

图片8

这幅作品名为《草原上的红马》。若尔盖的马是红军在草原上宝贵的运输工具,这位小作者以非常精炼的线条刻画了一匹饱经风霜的红军战马的形象,它低着头向前走着,狂风将马鬃和马尾向后吹去,体现了红军顽强拼搏的精神。红色版画油墨的选择富有象征意义,当我们欣赏画面时,红军那种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仿佛扑面而来。

图片9

这幅作品名为《草地上的水壶》。这位小作者视角独特,描绘了红军在过草地时使用的朴素水罐。该幅作品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同一幅画面中对综合材质的完美呈现。小作者运用了毛线、拼贴等,用色既大胆又细心、既丰富又协调,而且画面背景技巧运用巧妙,体现了小作者对美术技巧的掌控能力,以及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图片10

这幅作品名为《红军经过我的家》。中央红军在穿过草地后,终于到达若尔盖班佑、巴西一带。小作者描绘的正是这一带的藏族建筑。建筑整体富有动感,尤其在细节处,藏区特有的装饰带亮丽又生动。厚涂木板的手法恰当地表现出老建筑的质感,让我们不禁联想到其背后深厚的革命历史。

图片11

“长征苦,最苦是雪山草地。”90多岁的老兵如是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就是夹金山,其主峰海拔4950多米,被当地藏族同胞视为“连鸟儿也难以飞过”的神山。冬季寒冷无比,大雪不停歇。小作者描绘的正是这样轮廓尖利、色彩冰冷的死亡之山,形与色的构造在厚涂的笔触下立体而丰富。此外,一轮代表希望的红日悬挂山巅,象征着红军以大无畏的精神战胜了高入云霄的雪山山脉。

图片12

这幅作品以国画为媒介表现了红军雪山行军的情景。画面中,战士们身着单衣在雪地中前行,即使是低温也不改有序的军纪。国画所特有的丰富层次,成功营造了画面空间,小作者的构图更是匠心独运。

若尔盖藏区地区学生用绘画歌颂了长征精神。

图片13

红军不怕远征难

图片14

万水千山只等闲

图片15

五岭逶迤腾细浪

图片16

乌蒙磅礴走泥丸

图片17

金沙水拍云崖暖

图片18

大渡桥横铁索寒

图片19

更喜岷山千里雪

图片20

三军过后尽开颜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题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保存了革命火种,继续向前进发。

油画《强渡大渡河》

图片21

《强渡大渡河》是画家傅抱石在1951年创作的国画作品。1935年5月,中央红军进入四川,准备与先期到达川康地区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但此时,后有追兵,前有大渡河,只有渡过大渡河才能赢得一线生机。为此,十七位红军先遣队员乘坐一艘小船迎着敌人的炮火和汹涌的江水,冲向重兵把守的对岸。这幅作品描绘的正是这一情景,表现了十七勇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红军部队成功地强渡大渡河,十七勇士在作战中的英雄壮举,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此外,作者还采用了俯视的视角,更加剧了渡河的险势。居于画面中心的是一叶小舟,河水已经与船舷齐平,对岸的岩壁虽然只截取了局部,但是画家运用了斜向一侧的笔锋,将如刀劈斧凿般的感觉淋漓地呈现出来。山石的走向与横渡大渡河的小舟形成纵横相交的张力。

图片22

云南省昆明市的普渡河上的一座铁索桥,见证了红军长征的光荣历史。至今,我与中央美术学院师生来到这里,仍能感受到当时红军普渡河铁索桥战斗的悲壮。

此外,我们还来到香格里拉市的噶丹·松赞林寺(归化寺)。当年,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在全体僧侣的支持下,短时间内就筹集到了足够的粮食。为表感谢,贺龙同志亲自书写“兴盛番族”锦幛,赠予该寺,留下了一段军民一心、民族团结的革命历史佳话。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