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

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 F125; D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3)05-0037-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这成为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过程中承前启后的新起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历经十年勠力前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入精耕细作的“工笔画”,不仅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而且通过不断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新的动力。

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成效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先后出访中亚和南亚期间,分别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围绕“五通”建设开启区域经贸合作新篇章。

政策沟通不断深化,“一带一路”朋友圈持续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加强政治互信、形成合作共识,是政策沟通的主要目标。十年来,“一带一路”朋友圈广布亚非拉、欧洲、南美和南太平洋各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已被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以及其他区域组织和多边平台的有关文件,元首外交、高层互访等活动增进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政治互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为共商合作举措、推动战略对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沟通交流平台。

设施联通稳步推进,大型基建项目接续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是制约众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深化“一带一路”沿线经贸合作的基础性支撑。共建“一带一路”的主体框架是“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六路”是指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主要内容。自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欧班列开创陆路交通国际联运新模式,雅万高铁、中老铁路、蒙内铁路等项目已建成落地或正稳步推进。“多港”是指若干保障海上运输大通道安全畅通的合作港口。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和科伦坡港、尼日利亚的莱基深水港等港口“中国造”日益兴盛。大型水电站、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也惠及多国,相关技术标准和市场规则“软联通”为基础设施“硬联通”提供重要支撑。

贸易往来增长迅猛,区域分工合作显著增强。面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建立境外产业园、搭建促贸平台、助力跨境电商发展等,培育新型贸易方式,深化沿线区域分工合作。2013—2022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从1.04万亿元增加至2.07万亿元,翻了一番,年均增长8%。在投资方面,2013—2022年,我国与沿线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截至2022年底,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达571.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合作机制持续深化。截至2021年底,我国与17个国家建立贸易畅通工作组,与4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投资合作工作组,与23个国家建立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同14个国家建立服务贸易合作机制,“丝路电商”打开双向通道。

资金融通规模扩大,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明显上升。“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对投融资的需求较大,推动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此外,中国政府还发布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分析框架》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等长效金融机制构建文件和政策。数据显示,2016—2022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累计批准项目已达202个,遍布全球33个国家,累计融资规模超过388亿美元,撬动资本近1300亿美元。丝路基金投资项目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诺投资金额超过200亿美元。货物贸易项下的人民币结算规模增长迅猛。截至2022年12月底,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达3.39万亿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权重上调至12.28%,“一带一路”资金融通有效推动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提升。

民间交流工作卓有成效,文明互鉴持续走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古丝绸之路留下的精神财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文化、民族宗教、语言环境、社会风俗等差异较大,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加强文明互鉴,为国际合作行稳致远奠定民意基础。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双向旅游交流超过6000万人次。疫情三年以来首批开放出入境通道的国家,也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来华留学规模持续增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数量领跑。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共计26.06万人,占来华留学总人数的52.95%。“一带一路”博物馆、艺术节、美术展等文化交流平台逐步建立,丝绸之路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的经验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构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取得丰硕成果,也为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累了新经验。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创了中央统筹、地方跟进、国际对接的对外合作推进新模式。这是中央与地方政府协调配合以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循环的宏大系统工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民生等多方面内容,并逐步形成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格局。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指导性政策方针。在地方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依托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推出跟进方案。新疆凭借自身区位优势,打造向西开放窗口,上海则依托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挥其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桥头堡的作用。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主要强调提升港口服务能力,而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等中西部省份则侧重于国际陆港建设。在国际上,中国政府积极寻求通过国家间战略对接,充分挖掘国际合作潜力。截至2023年初,中国已与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合作文件。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内到国际的对外合作推进模式使得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走向实际行动。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重塑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新平台。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面临结构性重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逆全球化暗流涌动的复杂局面下对全球治理和国际分工发展趋势的深刻研判,不仅体现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担当,而且也是中国摆脱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地位、引领区域价值链构建的战略选择。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嵌入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在帮助中国实现经济腾飞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产能过剩、技术创新乏力、生态环境恶化、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削减贸易壁垒、推动内陆开放等政策措施,不仅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有利环境,也为我国依托强大内需市场引领区域价值链构建积累了宝贵经验。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渐进式开放理论的新实践。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点,采取渐进式开放的方式,逐步形成由沿海向内陆、由局部到全局的对外开放格局。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处于开放前沿,而中西部地区则处于从属地位,区域间开放水平呈现不平衡状态。同时,中国长期处于制成品贸易顺差地位,面临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贸易摩擦增多和国内资源更多流向国外等问题。此外,中国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不利于规避贸易摩擦造成的负面冲击。在此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开辟中欧班列新通道,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高地;通过将贸易顺差转化为对外投资,推动世界经济再平衡;通过拓展国际经贸合作新空间,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构建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在我国对外开放面临新局面、新变化、新机遇时作出的调整应对,是我国渐进式开放理论的伟大实践。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指明方向。

以长期均衡为目标,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临着许多挑战,应同各方借势发展、合力共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行稳致远。首先,我国具有长期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力基础,现已完成顶层设计以及分领域、分部门的指导意见、战略规划、行动方案等。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解决国家发展转型、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人才培养等问题。其次,推动“一带一路”“五通”建设均衡发展。在持续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贸往来互利共赢的同时,更要加强与沿线国家在产业政策、行业标准以及科教人文等方面的交流互鉴。最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意味着中国不再只做国际规则的跟随者,而是以国际秩序的引领者身份参与全球治理。高水平对外开放意味着我国由要素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在国企改革、数字经济、政府治理、知识产权等领域将逐步与国际标准对接,并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

以贸易协定为载体,构建“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逆全球化的蔓延促进了特定区域内主体合作共识的增强,区域贸易协定通过消除区域内部分或全部商品贸易壁垒,降低制度性交易费用以及物流成本,推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融合。基于沿线已签署的贸易协定,应进一步推进现有自贸区升级,加快正在进行中的自贸区谈判,启动新的自贸区谈判。总结和借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贸易协定,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采取差异化和渐进式的关税减让方案,降低区域内贸易壁垒,保障中国在区域经贸合作中的利益。此外,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自由化程度差异较大,可以先推进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依次推进与中亚、西亚、中东欧和南亚等跨区域融合,最终建成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以政策协同为原则,打造双循环政策体系。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为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连接点,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内外政策目标上做好统筹协调、形成合力,避免出现目标对立和冲突,以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为导向,明确目标定位。政府要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准确定位,发挥引领作用,政府的政策法规应为各类行动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遵循的依据标准。政策工具的落实需要部门间的相互配合,各部门之间应加强信息交流,相互学习。这样不仅有助于新思路和新方法的传播和扩散,还能避免政策制定和落实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发挥政策协同效应的关键在于厘清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政策与中国产业政策的协调度,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在政策目标上的耦合度以及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匹配度。政策工具的选取应紧扣以上三种逻辑关系进行有序配合,推动经济循环畅通无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作者简介:李小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