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分类政策与实施保障
(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分类政策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施政策体系应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规划、标准、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目标、原则、方针、政策和保障措施,确保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施办法,建立资金保障的政策机制、健全生态修复产权激励机制、完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保障规划实施落地。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制度体系、法治体系、技术体系、实施机制体系。
1.制度体系
制度体系包括国土空间治理、国土空间规划这样相互关联的两个要求,以及国土空间制度系统内在联系。规划工作协调机制、保护工作统筹机制、修复工作统筹机制、规划实施调度机制、工程项目统筹机制是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在这一体系下,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评估制度、工作机制、管理机制、考核机制等四个方面,来构建互相协作、互为支撑的运行制度体系。
2.法治体系
法治体系包括法律法规、制度标准、执法监管、责任追究等。其中,法律法规要明确生态修复范围、目标、程序、责任;制度标准包括相应的技术规范、操作流程、监测评估、机制保障;执法监管要从执法力度、行政时效、监督机制、流程规范等方面进行考虑。
3.技术体系
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多个方面:一是生态修复技术标准,要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生态修复技术标准,提高生态修复工作的技术水平和质量;二是生态建设技术;三是生态修复技术应用,可以利用生态工程技术对受损区开展修复;四是生态修复技术创新,要加强生态修复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五是生态服务优化技术,主要是分析人类生存与发展、生态环境资源需求和区域生态系统功能供给,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六是监督管理技术,从智慧中枢、物联感知、金融产品、监督管理平台等角度进行监督管理。
4.实施机制体系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实施流程包括项目申报、方案审批、资金保障、技术支持、监督管理等方面,据此构建相应的实施机制体系。比如,在项目申报方面,要明确申报流程、审批标准、申报条件等;在方案审批方面,要明确审批流程、评审标准、验收要求;在资金保障方面,要明确管理机制、保障机制、政策支持;在技术支持方面,要明确修复技术、设施装备、物资支持;在监督管理方面,要明确监督检查、实施评估、成效考核。
(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实施保障
为了保障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实施,还应该有一系列的实施保障措施。我们从机制保障、管理保障、技术保障、监督保障四个层面进行梳理。
1.机制保障
机制保障包括经济保障、市场保障、激励保障、权益保障等四个层面的内容。
2.管理保障
管理保障包括组织保障、行政保障、计划保障。在组织保障方面,要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协调机制和管理流程,确保责任明确、协作高效。同时,要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对各单位的工作进行评估。在行政保障方面,要对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严格监管。在计划保障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计划体系,包括编制详细的实施方案、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各项任务的具体要求和完成时间,确保规划按时按量得以实施。
3.技术保障
技术保障包括标准保障、系统保障、监测保障。特别是对于监测保障而言,基于遥感数据和各监测点动态数据,能够详细展示生态修复项目各监测指标情况,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实施监督管理提供支撑。
4.监督保障
监督保障包括公众参与机制、资金监管、第三方监理等方面。具体来看,在公众参与机制上,要增强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促进民主、透明、公正的决策过程,让公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和监督者。在资金监管上,应该建立完善的资金监管机制。在第三方监理上,第三方监理机构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的监督机构,可以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独立监督和评估。在监督保障过程中,有效的评估非常重要,因此在做好这四个方面保障的基础上,还要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一是监测评估,要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包括生态环境监测、资源利用监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监测等;二是效益评估,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程度、区域生态保护修复能力、区域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区域的生态环境效果进行分析,同时要关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效果,包括对区域经济的生态化程度、区域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人民生活品质等三个方面的评估分析;三是成效评估,要建立完善的成效考核制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实施绩效考核制度。
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构建什么样的政策体系?对于规划的衔接传导、政策的针对性,我们又该如何考量?实际上,不管制定什么样的政策,从政策的初衷而言,都是为了实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总体目标,解决生态问题、改善生态功能、提升生态价值、促进人地和谐,建设生态文明。从北京来看,新时代十年北京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系统更健康,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市民群众的绿色获得感、生态幸福感增强。新征程上,要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京华大地上形成更多生动实践,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北京贡献。美丽北京建设首先要得到百姓认可。百姓认可是美丽北京建设的最大动力,共建共治共享是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竭源泉。全力以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善于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打开方式”,引导人们主动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培养公众的生态文明素养,唤起更多的人坚持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自觉,营造全社会共同推动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