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考核”加“软引导”,拯救“脆皮大学生”

“硬考核”加“软引导”,拯救“脆皮大学生”

在单杠上晃来晃去一个引体向上也拉不起来、5分多钟跑完800米上楼两腿直哆嗦……近一个月来,“脆皮大学生”一词频频登上热搜,“脆皮大学生”虽然是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自嘲”,但在背后也折射出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较差的现实。实际上《中国科学报》在2020年就指出,我国学生群体的体质健康短板已上移至大学生群体。对于“脆皮大学生”的体质状况话题,应当引起关注和重视。

大学生何以“脆皮”?第一是“体质差”,第二是“体测差”。部分学生“不想练”,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家庭各方面的压力,不仅导致了各类心理健康问题,更挤压了运动时间、降低了锻炼意愿,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另一方面,部分想练的学生却“练不了”。部分高校要么缺乏必要的体育课程设置,要么体育课设置不合理、体育课程设置雷同,与学生的需求脱节,也是大学生越来越“脆皮”的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部分高校并未严格执行国家的体测考核机制。在中小学期间,由于中考体育的约束,学生们还能保持一定的锻炼频率,而进入大学校园,大部分高校对学生的体育考核都比较松懈,往往只要求达到基本的体测要求,缺乏强制性要求,大学生自然就与运动“绝缘”。

拯救“脆皮大学生”,需要“野蛮其体魄”,做好“硬考核”,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量化考核,倒逼大学生重视体育锻炼。体育课程在引导大学生增强体质方面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是增强大学生体质的主阵地。一方面,应当优化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差异,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优化体育课成绩构成,将体育纳入“第二课堂”必修模块,作为毕业硬指标。另一方面,应当严格考核机制,强化评价方式,探索提高体育课程的学分,和评奖评优体系“挂钩”,通过查验学生证件,面部识别检测,严肃查处“代测”“替考”等违规行为,对体测合格的同学颁发体质合格证、体质健康证,实现从“走形式”、“出工不出力”到“认真测”的转变。

拯救“脆皮大学生”,更需要“文明其精神”,做好“软引导”,通过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养成崇尚体育、终身锻炼的习惯。在这方面,“无体育不清华”的清华大学已经作出了表率。一是创新课程内容,指导学生科学锻炼,在保持传统体育课程项目的基础上,尝试开展近几年流行的飞盘运动、定向越野、户外拓展等“新体育课”,满足年轻人日益增长的锻炼需求,提高体育教育质量。二是弘扬体育文化,创新校园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发挥体育兴趣社团的作用,探索“荧光夜跑”、“校园马拉松”、“新生赤足运动会”、“师生趣味运动会”等校园体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享受运动的益处和乐趣,把体育锻炼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实现从“要我练”到“我要练”的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青年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早日甩掉“脆皮”标签,既需要大学生“自我加压”,更要以“硬考核”和“软引导”双管齐下,以体育强国梦带动中国梦的实现。(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径河街道办事处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