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如何有效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简单说,可以归纳为“与时俱进”四个字,也就是既要运用传统方法,也要善于运用新的方法。
(一)转变调查研究的观念
调查研究是一件科学的事情、专业的事情,虽然人人都能做,但并非人人都能做好。我们要注意到,今天我们所做的绝大多数的调查研究,都是发生在社会中的。社会中的人有思想、有感情、有生活背景,进行调查研究时会受到诸多外在因素干扰。因此,在调查研究时要经常反思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谁做的调查;二是调查的是谁;三是调查的主题如何;四是采用何种调查方式。很多细节因素会影响调查研究的科学性。
(二)综合运用多种调查研究的方式
1.“解剖麻雀”
有一句俗话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意思是事物的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所以,“解剖麻雀”的本质是典型调查。我们将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案例调查清楚后,其他相似的案例也就都了解了。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毛泽东同志多次采用“解剖麻雀”的调研方式。1930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新余罗坊做了一个大型的农村调查——《兴国调查》。当时,毛泽东同志与来自兴国县的八位农民座谈调查。这八人并不都是种地的普通农民,他们中有雇农,也有账房先生、教书先生,还有手工业者。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些人全部来自兴国县永丰区。那么,永丰区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是否能以永丰区代表兴国县,以兴国县代表其他农村?毛泽东同志认为,兴国县永丰区位于兴国县、赣县、万安县三县交界,明白了这一区,赣、万二县也就相差不远,整个赣南土地斗争的情况也都相差不远。
解剖一个麻雀,首先要选好麻雀,也就是要选好调查研究的典型。怎样找调查的典型?毛泽东同志说:“调查的典型可以分为三种:一、先进的,二、中间的,三、落后的。如果能依据这种分类,每类调查两三个,即可知一般的情形了。”我给大家的补充建议是,分类的方式不仅局限于上述方法,也可将调研对象按照地区、性别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2.蹲点调研
蹲点调研需要我们有耐心,蹲得住。“蹲”这个字用得很形象,调研要深入基层,躬身实践,扑下身子。蹲点调研有什么特点?我们来举一个例子。上文提到,1961年是实事求是年、调查研究年。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很多领导同志深入农村展开调查研究。当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的习仲勋同志率领12人组成的中央河南调查组来到长葛县(今长葛市)蹲点调研近五个月,带领全县人民抗旱、发展粮食生产,指导河南走出困境,在河南乃至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蹲点调研的重要特点有以下几个。第一,必须亲力亲为。“蹲点”意味着下基层,虽然可以带助手,但是领导同志必须要亲自去。第二,必须深入基层,也就是“蹲到底”。什么是深入基层?基层可以是一个社区、一个乡镇、一个村庄,也可以是一个企业的一线工作岗位、一个学校的一个班级,甚至可以是一个家庭。第三,必须蹲得住,且持续一定的时间。第四,必须要正确选点。要到那些矛盾比较多、问题比较突出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比如习仲勋同志在了解情况后,决定到存在问题最多、情况最复杂、比较能折射当时农村实际情况的和尚桥公社进行重点调研,并确定对和尚桥公社的宗寨、王庄、樊楼、杜村寺等一、二、三种不同类型的生产大队进行分类调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