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产业协同注入新动能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产业协同注入新动能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重大国家战略。实施10年来,紧抓创新驱动,突出产业协同,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快推进,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2022年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达145.0(以2014年为基期),比2021年提高5.1。区域协调发展指数为131.3,比2021年提高3.1。在空间上,三地联系更加频繁,企业区域内布局加快,协同联动网络越织越密。

强力推进产业协同,夯实发展基础。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10年来,坚持积极稳妥、稳中求进,控增量和疏存量相结合,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两手抓,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疏解工作。突出抓好计划中的标志性项目向外疏解,同时接续谋划启动疏解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强化了疏解实效。

产业向外疏解并非简单的搬迁转移。在坚定不移疏解一般制造业的同时,推动109家企业疏解提质。建立三地经信部门联合调度机制和轮值链长制,三地联合印发《京津冀重点产业链协同机制方案(2023年)》,在氢能、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母机、工业机器人领域联合绘制6条产业链图谱。三地生物医药、电力装备获选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

科技创新协同联动日益增强。2022年,京津冀区域创新发展指数为176.7,比2021年提高11.6,研发投入强度持续提升,创新产出与效率继续提高。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集成优质要素,实现上中下游绿色制造产业链技术创新的紧密对接,不断提升绿色制造科技创新水平,加强节能环保装备研发,开发了一批经济性好、推广潜力大的绿色工艺技术装备。同时,引导企业加强生产设备的更新和先进工艺的引进,加速绿色智能制造先进技术的转化落地。

科技创新共创共享力度不断加大。京津冀三方进一步推进技术转移,加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协同创新带动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注重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在协同创新中逐步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在京津冀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厚植产业绿色低碳底色在产业升级发展上,注重培育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制造产品,鼓励重点行业绿色制造转型。重点抓好新能源、新材料、储能、新能源汽车、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等绿色新兴产业的发展,对钢铁、建材、石油化工等行业进行全生产流程绿色改造,进而带动制造业全面绿色转型。产业绿色转型,推进了能源资源科学配置、高效利用,把控原材料结构,优化生产流程和制造工艺,提升资源回收利用率,使绿色制造在全生产流程得到提升。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也是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开局之年。京津冀应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立足国之大者,坚持创新引领、数智赋能,三地更好的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动能和后劲。(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淮滨县委组织部干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