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设计+河北制造”地铁列车制造跑出协同发展新速度,2023年7月27日,工人在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生产车间工作。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根据最新统计,十年来,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共同发力、协同配合,在交通、卫生、环保、安监、商务、人力资源等重点领域发布区域协同地方标准87项,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标准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石。它为三地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提供了统一的规范和准则,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公共服务供给,从产业协同发展到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如同坚实的梁柱,支撑起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厦。
“同事同标”,建立健全区域协同标准化的政策体系。京津冀三地发布《首都标准化发展纲要2035》《天津市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意见》《河北省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意见》,将京津冀区域协同标准化作为重点任务予以布置。北京市政府出台的《北京市标准化办法》更是为区域协同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和政策环境。这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三地政府对标准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同事同标”,持续优化区域协同标准化合作机制。2014年,京津冀三地签署《京津冀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在地方标准协同、质量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2015年,三地签署共同制定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合作文件,在安全生产、工程建设、社会信用等领域签署京津冀区域协同标准合作框架协议,构建了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与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密切合作的“3+X”工作模式,形成了“分别立项、统一制定、共商发布、协同实施”的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工作机制。以及地方标准信息公开和通报制度的建立,京津冀三地在标准化合作方面不断创新,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实践案例。这种合作机制打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标准化工作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为三地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机制保障。
“同事同标”,构建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据介绍,在交通、卫生、环保、安监、商务、人力资源等重点领域发布的87项区域协同地方标准,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特别是在交通一体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制定的一系列标准,有力地推进了便捷通畅交通网建设,提升了区域一体化运输服务水平,同时也引导液氨贮存使用单位加强环境风险管理,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在助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方面,《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的制定,填补了国内外相关标准空白,为奥运场馆的绿色设计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同事同标”,持续提升京津冀标准国际化水平。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建立的标准国际化协作机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加强了标准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协同推动北京冬奥会雪上运动评价标准转化国际标准,以中关村论坛为载体举办标准化与创新发展平行论坛,共享标准化创新发展经验,共建国际标准化开放合作新平台。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京津冀地区的标准国际化水平,也为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有理由相信,京津冀三地将继续深化标准化合作,提升京津冀地区的整体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和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转载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