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铿锵有力,京津冀大地勠力同心、携手并进,“一盘棋”推动产业创新、“一张网”打通交通发展、“一体化”服务民生保障,书写了一篇又一篇“京彩华章”,美好蓝图正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14年2月,为打破京津冀地区“一亩三分地”“各扫门前雪”的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决策。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挑战和考验,但依然齐心协力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12月29日,工人在国家管网唐山联络压气站内工作(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产业创新“融”起来。十年来,京津冀三地在协同发展中,牢牢牵住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北京市内部功能得到有序重组,一批产业得到有效分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迈出坚实步伐。三地在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区域金融合作、促进人才要素流通等方面有效交融,“2+4+N”产业合作格局初步形成。2022年,京津冀地区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5.05万亿元,三地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是2013年的1.8倍,北方经济“定海神针”地位愈发稳健。
交通发展“联”起来。十年来,京津冀三地牢牢把握交通的基础先导作用,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着力在建设高效密集的轨道交通网、完善便捷通畅的公路交通网、加快构建现代化津冀港口群、打造形成国际一流航空枢纽等布局中发力。仅从高铁上来看,京津冀地区高铁总里程已由2008年的118公里增长到现在的2576公里,多条高铁和城际列车在三地往来穿梭,区域内高速公路相继投用,一批省内干线、农村公路打通消阻,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配套设施配备完善,车路协同、耳聪目明的智慧交通画卷正徐徐展开,京津冀交通“一张网”越织越密。
民生福祉“厚”起来。十年来,京津冀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指向,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发,积极推进民生领域补短板强弱项,一体推进数字化赋能政务、健康、教育、文化、民生、乡村、生态文明等,疏解了北京过多的高校、医院、企业总部、金融机构等非首都功能,逐步解决人口集聚带来的交通拥堵、资源超载、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实现三地社保、就业等公共服务实现跨省共建共享,在满足人民群众物质需求的同时,也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一年之计在于春。”十年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春天里探出了向上生长的嫩芽,十年来,已慢慢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在未来,我们坚信,京津冀勠力同心,终将开出更加绚烂的花,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书写更多“京彩华章”。(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