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陈静:《淮南子》——一部丰富的百科全书(2)

(二)《原道训》

《淮南子》的第一篇是《原道训》,本篇以“道”为终极根据,解释宇宙的所以然,并为人类社会和人的行为方式奠定所当然的基础。《原道训》的主要观点是确认“道”是人的根据,强调“道”是清静无为的,人必须以清静无为作为行为原则。

(三)《俶真训》

《俶真训》追问“真”的含义,揭示人性之真。纵观中国思想史,儒家不谈“真”,《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中没有“真”字。“真”是老子提出来的,庄子以“真”和“伪”为核心观点发展出一套道家的“人性论说”。《俶真训》采用了大量庄子的论述,开篇就借鉴了《庄子·齐物论》的内容,“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有有者,有无者,有未始有有无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无者”。虽然这段话读起来很拗口,但逐字逐句地解释了道家的宇宙论。

道家谈的“真”不是真理的意思,而是“本真”,“真”不是与“假”相对,而是与“伪”相对,“真”“假”相对的“真”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真”,“真”“伪”相对的“真”才是“本真”。“伪”也不是现在理解的虚伪,而是“人为”,这是“伪”的本意。从“真”“伪”相对的角度看,人原本是“真”的,但是人的作为,也就是“伪”,把人改造成了社会的角色。角色和“本真”自然是不同的,这是道家在讨论人性的时候做的一个区分。

(四)《天文训》

《天文训》记录了当时的天文知识,是非常宝贵的中国古代科技材料。《天文训》所记载的二十四节气,与后世完全相同,这是一大突出亮点。

《天文训》对天文学的理解与现代天文学有本质区别。一是现代天文学只关注天文,《天文训》还涉及历法、节气等内容。二是现代天文学是以客观观测为基础的纯粹的知识系统,《天文训》里的内容虽然也有观测的部分,但也包含了大量非客观的内容,比如《天文训》用共工的神话解释日月星辰往西坠落的天文现象。《天文训》认为,共工用头撞不周山,导致天柱折断,天向西北倾斜,天上的日月星辰自然向西坠落。天柱折断,也导致地陷东南,从而出现河水东流的现象。

以上两点不同带来另一个不同之处,天文观测的目的不同。现代天文学的天文观测是为了提供尽可能准确的天文知识,《天文训》要让人在天文观测中“知逆顺之变,避忌讳之殃,顺时运之应,法五神之常”。这是《要略》为《天文训》做提要时总结的。

(五)《地形训》

《地形训》讲述当时人们对于大地山川的理解,其中有真实的地理知识,也有荒诞不经的神话传说。《地形训》记载的许多地名都沿用至今,比如泰山、王屋、太行等。除此之外,还编制了很多想象中的地名。

《地形训》采取“八方+中央”的九宫格模式的地理区划。《地形训》说的“九州”是九方之州,分别是东南神州、正南次州、西南戎州、正西弇州、正中冀州、西北台州、正北泲州、东北薄州、正东阳州。这样的名称显然不是实际的地理区划,而是在规范的大地图景中的观念表达。这种观念形式的区划与《禹贡》中有真实的历史地理内涵的九州不同。

《地形训》的“州”是九方之州,“风”是八方之风,大地上的万物都按照方位进行分类,不同区域的人也是按照方位描述其相貌和品行。以方位进行分类是《地形训》的一大特点。

(六)《时则训》

《时则训》以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为顺序,逐月描述当时的星象、物候、音律、数位、气味等各种现象,用四季五行的配伍系统来进行分类和安排秩序。

第一个月,孟春正月,招摇星指向十二辰的寅位,黄昏时参星位于正南方中天,黎明时尾星位于正南方中天。与之相配的方位是东方,所属的味道是酸味,所属的气味是膻味。天子在这个月应该穿什么、做什么,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果不配合月令行事,就有可能带来灾祸。

《时则训》以相同的格式为每个月都做了记录。《要略》在对《时则训》进行概括的时候指出行月令的目的,“以知祸福,操舍开塞,各有龙忌,发号施令,以时教期,使君人者知所以从事”。

所以,《天文训》《地形训》《时则训》都不是现在意义上的纯粹的知识系统,而是混合了许多古代宇宙观、价值观等观念内容的论述。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赵苇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