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国际> 正文

刘江宁:国际产能合作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4)

四、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及市场各方需求分析

(一)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

第一,高标准,包括在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要严格要求,努力确保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国际产能合作倡导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效率。第二,可持续,包括风能、太阳能等,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第三,惠民生,在建设“一带一路”过程中,共建国家人民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产能优势

第一,政策支持到位。中国为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这些政策涵盖了金融支持、外汇管理、海外投资保险、信息咨询服务等多个方面。政策的直接支持和间接激励使得更多的企业能够利用国际资源,开拓外部市场。

第二,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其国际化程度逐步提升。企业不仅在传统贸易上拓展国际市场,也通过海外投资、并购等方式加速国际布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成为跨国公司和全球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三)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前景

第三方市场合作是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倡导的国际共享模式。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也进行高端制造合作、金融合作、知识产权合作等。

(四)与国际机构、区域组织的机制对接

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中国制造“走出去”开辟广阔空间。比如,在多边框架下合作,深化区域合作机制,发展双边合作机制。

五、国际产能合作背景下“一带一路”产业链供应链研究

(一)“一带一路”产业链供应链构建背景

1.国际产业转移

目前,大家对产业链供应链问题十分关注,很多地方都开始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截至2023年6月,我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全球范围内的产业流动和产业转移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现象和客观规律,它们基于资本、技术、市场、成本等核心要素自发地动态迁移和生长。我们从四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来看。第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向欧洲大陆及美国进行产业转移。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逐渐对外进行产业转移,输入国主要是欧洲大陆国家及北美国家。承接英国转移的产业也奠定了美国领导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第二,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向日本、联邦德国进行产业转移。联邦德国和日本通过承接转移产业,大大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并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和新的“世界工厂”。第三,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日本向东亚及部分拉美国家进行产业转移。第四,20世纪90年代至今,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

2.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

第一,萌芽与探索阶段(1949年到1977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产业链供应链尚未形成。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时期,中国建立了钢铁、煤炭、电力等产业链供应链,并通过国有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

第二,发展与融合阶段(1978年到2011年)。这一时期,中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端到高端的发展过程。中国的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力量。中国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企业提供了更高效、更灵活的供应链服务。可以说,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的不断发展,也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第三,强化与推进阶段(2012年至今)。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一时期,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经历了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整体效率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二)一带一路”产业链供应链构建的必要性

第一,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变化的需要。人们一般把物质资料生产的物质内容称作生产力,把其社会形式称作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能动统一。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主要方面,决定着社会结构、性质和面貌,也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不同的社会需要不同的生产力和不同的生产方式。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资本和信息作为“双纽带”的新型生产方式,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第二,适应新的组织方式变化的需要。我们正在进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将会带来生产组织方式的创新,以及组织形态的变革与管理的变革,催生新的创新组织形态,使得组织创新更加网络化和生态化。

第三,适应新的生产技术变化的需要。新的生产技术可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质量和效益,也可以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发展。

第四,适应全球竞争格局和竞争方式变化的需要。全球竞争格局的变化要求各国加强合作,构建更加开放、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是为了促进共建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构建更加紧密的产业链供应链,实现共同发展。

65229b93f3e8279bd13a3708

这是2023年7月22日拍摄的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三)“一带一路”产业链供应链构建现状

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9.1万亿美元。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10.5亿元人民币。2023年1-10月,对外承包工程方面,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9026.4亿元人民币。

第一,“一带一路”产业链发展现状。总体来说,“一带一路”产业链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其中包括政策和法律环境的差异、文化和语言的障碍、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产业链合作,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人文交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一带一路”的发展。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23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持续回升,能源、交通、通信、水务、公共卫生等领域基础设施发展总体呈现出回暖向好的良好态势。在能源方面,我国持续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升级,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发展,“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制造业方面,制造业产业链进行了高质量转型,比如,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电动载人汽车等,反映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已具规模优势,成为出口新动能。此外,数字经济也是“一带一路”产业链合作的新兴领域。中资企业在智慧城市、大数据等领域深入开展创新合作,促进联合研发、技术交流和人力资源建设。2017年12月,中国、老挝、沙特、塞尔维亚、泰国、土耳其、阿联酋等国家相关部门共同发起《“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2020年为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并在这一年发布了《中国-东盟关于建立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倡议》。2021年4月,腾讯云宣布其在印尼的首个云计算数据中心正式开服。中国互联网企业为共建国家提供了大量数字经济发展的机会。

第二,“一带一路”供应链发展现状。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编著的《中国供应链发展报告(2022)》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剖析供应链发展新问题、新特点、新趋势,总结了2022年我国供应链发展的四大趋势——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供应链韧性重要性凸显、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和全球供应链重构。在数字化技术、新经济模式和工业4.0等浪潮的推动下,我们将迎来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融合共生的时代。全球供应链格局进入深度调整阶段,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数字化、绿色转型成为供应链变革的国际共识,本土化、多元化布局正取代以往效率优先的全球化布局。因此,面对新需求和新技术,供应链在运行中串联多个领域,推动产业加速融合,供应链管理服务细分行业不断涌现,新业态亮点纷呈。

(四)“一带一路”产业链供应链构建面临的挑战

第一,全球产业链治理赤字持续增长。全球产业链治理赤字持续增长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和不透明;全球产业链治理赤字体现在合规和风险管理方面,还表现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

第二,产业链供应链卡链、断链、堵链风险增加。一是卡链风险增加,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风险大幅上升。比如,在工业领域,主要是数控机床、发动机以及核心基础零部件和相关技术;在农业领域,主要是种子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加快解决“卡脖子”问题。二是断链风险增加,“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的地理距离较远,交通和物流条件不同。一些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贸易壁垒也可能导致断链现象的出现。三是堵链风险增加,一些国家的市场规模较小,供应链容量有限,主要表现为市场萎缩引发的企业生存风险、物流不畅引发的库存短缺风险、供需失衡引发的成本波动风险等。

第三,“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合作。

第四,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亟需提升。

(五)案例分析

我们对“一带一路”汽车产业链现状进行分析。截至目前,比亚迪仍然是全球唯一一个同时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等“三电”核心技术以及拥有成熟市场推广经验的企业。在新能源领域,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比较快的。从供应链体系可以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也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当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电池续航、生产成本控制、物流、销售等。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范璧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