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协同之花结出增福祉惠百姓之果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协同之花结出增福祉惠百姓之果

瓣瓣同心京津冀|轨道上的“双城生活” 记者:王修楠 梅元龙 张硕 新华社音视频部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 联合制作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年来,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众多民生项目落地,越来越多“协同红利”惠及三地百姓。2月22日,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效新闻发布会举行,介绍了在多个领域取得的新成果。10年间三地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不仅为产业协作提档升级,也为人民群众带来满满的获得感。

“轨道上的京津冀”为协同发展提供便利。10年来,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京津冀织密交通网,津石、塘承高速等先后全线贯通,公路里程合计达到24.4万公里。津保铁路、京唐城际、京滨城际北段、京津城际、京张高铁、京雄城际、津兴城际等多条高铁和城际列车往来穿梭。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产业协同、人员往来,需要交通给力。京津冀交通网,已成为三地协同发展的一道风景线。北京已开通41条跨市域公交线路,运营里程达2712公里,满足三地居民公共交通出行需求。通勤人员乘坐定制快巴从河北廊坊出发,1小时到达北京国贸;北京轨道交通线不断向河北延伸,未来河北三河到通州最快9分钟,交通一体化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强化了硬支撑。

协同发展推进共同富裕,京津冀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差距不断缩小。据统计,2023年,京津冀三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1752元、51271元和32903元,与2013年相比,年均名义增速分别为7.2%、6.9%和8%;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7.2%和8.5%,均快于城镇居民。京津冀三地城乡居民收入比值较2013年均有所缩小。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促进均等化、便利化。10年来,京津冀三地不断深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越来越多协同发展成果转化为民生红利。通过在政务数据共享、政务服务跨省同标、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养老待遇资格认证、社会保障卡拓展应用等领域深化合作,加快社会融合,地相接、水相连、人更亲,为协同发展不断创造条件。

在教育方面,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优质教育资源覆盖三地,实现了共享提升。截至2024年1月,河北共有496所中小学、幼儿园与京津314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以多种形式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在河北“落地生根”。59所京津冀优质学校与雄安新区61所学校建立帮扶合作关系,实现了县域层面全覆盖。累计成立了15个跨区域职教联盟、22个京津冀高校发展联盟。2月21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人工智能助力人才培养先行先试改革示范园区在河北固安成立,由京冀职业院校跨省联合开展贯通培养,年内即启动招生。

在就医方面,北京名医就在家门口,就医问诊无“距离”,医药费直接用医保结算。2023年京津冀取消异地就医备案,就医一卡通行,49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70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在全国首次构建三地协同适用的代谢性疾病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立统一管理中心平台和患者信息库,实行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三地公共卫生领域的全面合作,带动了区域医疗水平整体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明显增强。

在养老方面,京津冀携手打造养老服务现代化建设区域协同先行区、示范区三地坚持“同质同标”要求,着力推动区域优势互补,既补各自短板,又锻造共同长板,加快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推动京津冀养老服务一体化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数百万老年人将享受更多三地变同城的便利。随着京津冀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社保卡能当公交卡,京津冀通用。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落脚在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随着优质公共资源释放共享效应,京津冀三地居民扩大了“生活圈”半径,提升了生活品质。从教育到社保从医疗到养老,为三地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三地资源共享、互认互通、同事同标、高效协作、协同开放,深化了社会融合,为区域协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淮滨县委组织部干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视频转载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