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要部署,提出“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更好统筹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其实质就是要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形成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相互促进。

【摘要】 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关键在于坚持系统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将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整体协同推进的体制机制,确保全面系统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新要求,以及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根据党的二十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有关部署,从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层面看,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强调的是产业结构调整,核心是增长,也就是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强调的是污染治理,也就是减污;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强调的是生态保护,也就是扩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强调的是应对气候变化,也就是降碳。

那么,如何理解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及这四者的关系?我认为,增长,也就是高质量发展,是核心。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所以,推动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把降碳、减污、扩绿结合起来。换句话说,就要让降碳、减污、扩绿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增长服务。通过协同推进,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重点在现代化。有的人认为,原始社会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那时人类崇敬自然且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相对较小。但我们想一想,这种所谓的和谐共生是我们想要的吗?肯定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大特征。总的来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核心是增长,也就是高质量发展,最终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减污。在高质量发展中,我们要把污染降低到一个合理范围,也就是说,我们要做到减污而不是灭污。因为只要有发展,就必然有污染,这是一个客观规律,至少在现有科技条件下,我们无法彻底清除污染。因此,我们要把污染降低到一定范围,通过现有技术的处理和大自然的自我净化,使之与增长趋于平衡。

降碳。有人认为,碳中和就是全人类都不排放二氧化碳了。这是不可能的。要知道,二氧化碳并不是污染物,顶多算是废弃物,排放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研究证明,如果缺少或没有二氧化碳,地球就会冷得像火星一样;如果过度排放,就会增强温室效应,引发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增多。那么,碳中和是什么?就是碳排放与碳吸收两者相加等于零。也就是说,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CCUS(碳捕集、封存及再利用技术)等一系列技术手段,抵消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碳中和。尽管随着发展,碳排放不仅不会减少,还有可能会增多,但只要做好碳吸收,就能促进碳排放合理下降,推动增长。

扩绿。扩绿并不是简单地植树造林。通常,我们会觉得一片绿油油的草原,才是好草原。但实际上,如果草原上只有一种草,品种单一,那对生态系统只有坏处,没有好处。而大自然中真正的好草原,呈现的不是人类喜欢的一片绿色,而是物种丰富、生机盎然的斑驳景象。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可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系统。

一、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17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进一步强调,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列入2024年九大重点工作任务,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那么,绿色转型前的发展方式是什么样子?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总的来看,无论是煤炭、水泥、原铝等能源资源的消费量,还是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数值都比较大。我们知道,大量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容易形成酸雨。《2022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酸雨区面积约48.4万平方千米,占陆地国土面积的5.0%,比2021年上升1.2个百分点;其中较重酸雨区面积占0.07%,无重酸雨区。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云贵高原以东地区,主要包括浙江、上海的大部分地区、福建北部、江西中部、湖南中东部、重庆西南部、广西北部和南部、广东部分地区。这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自然环境因素,地处亚热带中部,属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另一方面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近年来,虽然在环境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但酸雨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仍需持续推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所强调的:“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再看什么是“一时的经济增长”,就是以不断加大自然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这种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必须加快转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那么,什么是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系统提供给经济系统的自然资源总量保持不变,经济系统排放到自然系统的废弃物保持不变。也就是说,我们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碳中和、循环经济等让自然资源消耗与废弃物、温室气体排放趋于平衡,从而保持自然资源总量不变。通过提升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的质量与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生态环境改善之后形成了一种新型资本——自然资本,保护利用好这种资本可以带来更多经济回报,不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而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我们要辩证地看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既要有一个绿色清洁的环境,也要保证我们的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从发展方式看,绿色低碳发展要与先进科技、数字经济相结合。举个例子,目前,无人驾驶技术不仅用于汽车,也用于自行车。据了解,2019年,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实现了自行车的自动驾驶,而且还登上当年《自然》杂志封面。2023年11月8日-10日,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盛大开幕,大会期间举办“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数字经济产业合作大会等活动,发布世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蓝皮书等成果,还围绕网络传播与文明交流互鉴,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全球发展倡议等议题举办20场分论坛,吸引来自126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多名嘉宾以线上线下方式参会,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而乌镇也在绿色转型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也就是说,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还会给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二、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严密防控环境风险。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进一步强调,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从近年来的污染防治成效看,我们高水平地完成了“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并且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这里有一个数据需要注意,“十三五”时期,在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这一主要指标的完成过程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社会活动程度降低,污染物减少,对PM2.5浓度的影响是2微克/立方米,对优良天数的影响是2.2个百分点。什么意思?疫情期间经济下行,有的指标完成得相对较好。2023年,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各地开始大力发展经济。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不能为了追求经济而忽视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