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邱耕田: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

三、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统筹发展和安全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安全”一词出现了91次,与此有关的提法主要有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安全主动权、安全制度、统筹发展和安全、安全发展、安全体系和能力、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我们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

(一)什么是安全

中外学者对于安全的定义、内容、表现、特征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共识。根据现有的研究结论,人们普遍认为:所谓“安”,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可谓无危则安;所谓“全”,是指圆满、完整,或者指没有伤害、无残缺、无损坏等,可谓无损则全。学界一般将“安全”界定为主体处于没有危险、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个体主体和群体主体。

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面临着两种基本的价值选择,一是趋利,二是避害。人们的社会活动是受趋利避害规律支配的。正是在趋利避害的实践活动中,自然地生成了社会发展的安全性约束因素。安全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是事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利益。

在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追求安全的演进史。比如,古人修长城、修护城河,国家主体在推进发展中开展科学决策、进行纠错和社会预警、建立社会保障机制,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坐船要穿救生衣、开车或坐车要系安全带等,这一切都是受安全“指挥棒”支配的行为选择。古往今来,人们对安全的关注和追求,已经全方位渗透到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人们正是在对利害关系的应对和对安全的追求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安全观和安全实践活动。

(二)发展与安全

第一,安全的特性。在马克思主义安全观看来,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这种需求具有客观性、必然性、强制性、普遍性、变动性、多样性以及冲突性或排斥性等特点。

其一,客观性,是指安全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与人及其利益如生命财产等现实存在密切相关,如果说人及其利益包括生命存在具有客观性,那么安全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当然,安全的客观性实际上预示着危险或者风险的客观存在。国外有学者就指出了风险的这个特点,也就是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有一些风险是我们大家都必须面对的,比如生态灾变等。

其二,必然性,是指正由于安全关乎人的生存和发展,因而人们必须设法获得安全、拥有安全,否则,人命关天,人的生存和发展都会面临威胁、受到伤害。可见,至少人的生命存在的必然性导致了安全存在和争取安全的必然性。

其三,强制性,由必然性可引申出强制性,也就是安全强迫着人们要高度重视安全发展。

其四,普遍性,是指安全关涉到所有的人、所有人的所有活动、所有活动的所有环节,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是一种广泛而普遍的存在。比如,所有开车的人在行驶过程中都要注意安全。

其五,变动性,是指安全因人及其活动的不同而不同,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安全需求和安全实践,同一个主体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安全需求和安全实践,人们对安全的追求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

其六,多样性,是指安全的形式复杂多样。各国大小、贫富、强弱很不相同,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千差万别,安全利益和诉求也多种多样。当前,国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等十几个方面。安全的立足点是人,而从人的角度看,它又有着复杂多样的表现,如人的生命安全、健康安全、财产安全等。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由此可以引申出人的自然属性的安全和社会属性的安全,如自然生命安全和社会生命安全。

其七,冲突性或排斥性,是指由于存在不同主体的多种多样的安全追求,这样就容易导致安全之间的分歧和冲突,即我的安全可能是别人的危险或对别人造成危害。

第二,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发展和安全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密切关系。所谓相互依存,是指发展离不开安全,安全也离不开发展。发展是有安全保障的发展,安全是依托于发展的安全。没有安全,发展难以进行且没有意义;没有发展,安全则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发展与安全的相互依存表明了彼此互为条件。

其一,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发展决定或者支配着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发展对于安全的基础作用。

一是发展不同,安全也不尽相同。在发展的不同领域、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的发展主体上,都有不同的安全实践活动。基于历史的大视角来考察,安全度是随着发展力的增强而不断提高的。

二是发展可以转化为安全。一般而言,发展起来了也就安全了。随着发展力的增强,社会的安全系数在提高,人们的安全感也在增强。当一个主体,比如国家主体有了大发展的前提下,就可以不受或者较少受其他外部力量的侵害,能够把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危险或者风险因素降低下来,乃至消除掉。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往往会成为别人案板上的鱼肉,几乎没有什么安全可言。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这深刻反映了发展与安全正向互动的关系,落后就要挨打,可见只有发展才会更安全。反过来讲,一个国家如果不发展或者发展得不好,也会导致各种危险或者危机的发生,因为不发展或者发展得不好,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安全。

三是从安全实现的角度来看,安全并非只是标语口号,而是需要实实在在地投入和落实。没有发展提供支持,安全就是脆弱的、不可靠的。2022年10月19日,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三场记者招待会,其中就提到“我国是命案发案率最低、刑事犯罪率最低、枪爆案件最少的国家之一,每10万人口的命案是0.5起。10年来,刑事案件、安全事故等‘五项指数’大幅下降”。这显然离不开发展的支持,离不开持续不断的投入。

其二,发展也离不开安全。首先,安全是发展的保障,这是安全之于发展的保障条件。没有安全,发展非但无法有效顺利进行,而且失去了其开展的价值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前提都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在现实生活中,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较高的安全度时,显然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少可以吸引资金流和人才流。

其次,安全是发展的追求,这是安全之于发展的价值属性。安全内在于发展活动之中,成为发展主体所要追求的一个基本价值维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追求发展的现实结果,其实就等于追求某种安全。

最后,安全是发展的检验标尺,这是安全之于发展所具有的衡量检验的作用或者功能。当今世界,凡是发展得好的国家或地区,安全度一般都是较高的;反之,凡是发展得不好的国家或地区,往往存在着突出的安全问题。这实际上启示我们,一种发展好不好,需要从安全的角度去把握,安全是发展及其效果的重要表现,我们透过安全这个视窗可以对某一特定的发展获得相当真实的认识。

总之,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保障,安全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离开安全谈发展往往陷入失败与困境,离开发展谈安全则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如何推进安全发展

从利害关系的角度来看,可以把社会发展划分为以下几种形态:利大于害的发展、利害相等的发展、害大于利的发展、有利无害的发展、有害无利的发展、无利无害的发展。其中,有利无害的发展、有害无利的发展、无利无害的发展都属于极端情况,是一种逻辑上的假设,在现实中基本不存在。在实践中存在的基本上是利大于害、利害相等、害大于利这三种情况。其中,利害相等和害大于利的发展,一般属于非安全发展形态;而利大于害的发展,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安全发展形态。安全发展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种形态:强安全发展形态和弱安全发展形态。可见,我们强调的安全发展,并非是无害化的发展,因为“害”是一种绝对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如何在实践中实现安全发展?我认为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

第一,坚持发展。无数事实已经充分证明,只有发展起来了才是最大的安全,不发展就没有安全。“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

第二,坚持斗争。发展是安全的基础,但有了这个基础并不等于安全会自动到来或者自动实现。其一,有些安全问题不可能完全依靠发展来解决,如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文化安全问题等,就需要通过斗争的手段予以解决。其二,许多安全问题正是在发展中造成的,特别是当发展实践中存在着自我利益最大化倾向时,就更容易导致新的更多更大的安全问题。因此在这些情况下,就需要通过斗争手段来解决问题。

第三,坚持守规性原则。社会发展包括安全发展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具有时代性、地域性的规章制度所限定和支配的演进过程。制定规则的目的是要维持社会秩序、维护共同利益,防范危险因素的发生。可见,我们要实现和追求共同利益,就需要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活动中,遵守规则能获得充分的安全,而不守规则往往潜藏着巨大风险。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范璧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