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状况与2023年形势分析

2022年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状况与2023年形势分析

总报告

2022年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状况与2023年形势分析

刘波  戴维来  张姣  杨鸿柳  武香君 *

摘要:2022年,北京国际交往中心聚焦功能建设,圆满完成冬奥会、冬残奥会服务保障工作。北京作为全球唯一的“双奥之城”,支撑北京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国际高端要素呈现出集聚态势,国际化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城市对外交往逐渐恢复。本报告对2022年全球城市进行跟踪评价,北京在各项权威全球城市排行榜名列前茅,综合实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作为国际大都市,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取得新的成就,显现出社会主义大国首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成就和新风采。展望2023年,北京进入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新时代下首都发展进入高质量新阶段,要发挥党的二十大精神及规划引领作用,奋力开创新时代首都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更加适应国家赋予的社会主义大国首都的重要责任使命,突出稳健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服务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聚焦国际高端要素,深化推进功能设施建设,发挥“双奥之城”品牌优势,优化国际化服务环境,尽快恢复城市对外交往立体化格局,推动全市范围内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均衡可持续发展,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国首都国际交往新局面。

关键词:北京国际交往中心  全球城市  双奥之城  首都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北京冬奥之年,北京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坚定有力,充分发挥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深化部市合作,加强对重点区域和设施功能指引,国际高端要素持续集聚,城市国际化服务环境不断优化,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能力不断增强。

一  2022年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状况

2022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重大活动相继开展,北京冬奥会圆满完成,向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国形象、北京气质。北京市作为“双奥之城”向全球友人发出了邀请,提升了城市在全球的影响力,让世界再次认识更现代、更美丽、更友善的北京和中国。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谋划了未来五年党和国家的奋斗方向。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导下,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进入关键期,全市集中力量、形成共识,克服复杂国际环境、冲破防疫阻力,稳步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

(一)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展现首都样板

1.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保驾护航

全力支持与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首善标准服务运动员及其他涉奥人员。北京负责接待与服务出席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幕式,以及运动会举行期间访问北京的外国领导人,共计31位。为保证服务质量,北京市遵从上级指示,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全市资源,以高速、高效、高质的服务品质,圆满完成各项接待外国领导人的任务。北京市创新服务模式,以“闭环泡泡”的新方法做好疫情防控,实现城市防控和冬奥防控无交叉。配合开展冬奥会外籍志愿者招募工作,协助完成冬奥会拟招录港澳和外籍志愿者审核工作;在安全防疫的前提下,为来自33个国家的150名在京外籍友人开通比赛观看通道,在筑牢防疫安全防线的基础上,为运动员营造良好参赛体验。此外,北京市围绕冬奥会,积极做好相关宣传工作。策划组织以冬奥会为主题的友好城市合作发展论坛。论坛中,北京市向参会者充分展现作为“双奥之城”的感召力与影响力。全面梳理冬奥会赛前、赛中和赛后,北京市各类涉外风险隐患,制订落实冬奥会北京市涉外风险防范预案,圆满完成涉外风险管控工作。冬奥会结束后,为表彰北京在服务冬奥会中的优良表现,上级单位向北京市授予了突出贡献集体的荣誉称号。

2.继续完善机制服务国际交往

北京市出台提升服务元首外交能力方案,坚持系统观念,实现元首服务领域上全面覆盖、质量上综合提升、时间上全程保障。北京市系统梳理历次元首外交保障经验,总结在冬奥会中集中力量接待外国元首经验,凝练出一整套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状态中的工作方案。这一方案对于今后北京服务重大国事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性、规范性作用。北京市将工作方案印发成册,分派各下属机关,缩减了重复性工作,提高了服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此外,北京市外办进一步规划部署在京涉外的接待资源,整合文化、旅游、经贸、科技、教育等多方面资源于统一平台,为外宾访问北京建立资源库,其中具备高品质的接待项目多达450余项。

3.全方位支持、全力配合中央外事工作

高标准配合中央做好接待和防控工作,为来自澳大利亚、蒙古、古巴、德国等国家,以及联合国和海合会等国际组织的党宾国宾做好高规格服务。中越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北京市同河内市签署两城谅解备忘录。市领导出席了由俄罗斯会展基金主办的经济论坛分论坛,并在论坛上围绕“新世界 新机遇”的主题,向世界人民展示了北京融入新世界、把握新机遇的举措,还同与会同僚共同讨论城市群发展。市领导积极推进同美国地方政府和工商界人士的交流,参加中美友城对话活动,与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及相关企业负责人深入沟通与交流。为深化中日地方关系,北京和东京区级政府共同在首钢举办论坛,论坛参与者多为青年企业家,此次论坛以元宇宙为切入点,围绕友城交流和共享未来展开。成功举办中日区级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市领导会见札幌市国际事务负责人、日本自治体国际化协会北京事务负责人。在巩固中朝关系方面,在北京市红星集体农庄成功移植“中朝友谊树”并为新碑揭幕。进一步加深同巴基斯坦的深厚友谊,巴基斯坦遭遇罕见洪灾期间,北京驰援巴基斯坦,为灾害中的巴基斯坦兄弟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为延续中巴传统互信关系,北京市在朝阳公园举行了巴基斯坦独立纪念塔复制建筑的揭牌活动。北京市国际交往日趋活跃,城市副中心在墨西哥、厄瓜多尔、巴西、尼加拉瓜等国周年纪念期间,“点亮”运河沿岸,传递美好心声。

4.提升“一带一路”建设联动发展质量

北京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一带一路”建设的讲话,求真务实地将沿线城市外交纳入外事工作中,积极组织京企和在京的社会组织参与其中,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中韩两国首都立法机构为妥善处理彼此纷争和争议,形成共识,并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以北京市同科隆市友城缔结35周年为契机,举办多彩活动、签订合作协议。组织与丹麦首都结好的十周年庆典和专题展览,重点介绍哥本哈根市的发展情况,以及两国首都在城市规划与绿色发展领域的务实合作。北京市委党校与老挝万象市委党校发起合作倡议,通过云交流,向老挝万象市委党校介绍中国扶贫经验,推广中国扶贫理念。组织力量评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安全性。组织编写《境外安全周报》,向读者发送9345份快报、报告重大突发事件1075条、向读者发送安全提示719条,并组织开展本市境外安全暨“一带一路”建设安全保障培训。设置柬埔寨发生沉船事故、斯里兰卡局势、哈萨克斯坦局势等9个热点专题,完成北京市境外安全暨“一带一路”安保培训,针对北京市重点“走出去”企业加强境外安全巡查。在“丝路一家亲”活动中,推进签署合作协议或保持经常性交往的合作伙伴关系95对。

(二)立足功能站准定位,深化和巩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

1.加强规划指导和组织管理

深入落实“十四五”规划赋予的职能架构,把握国际交流工作要点,制作台账,梳理项目,明确任务。遵循年初规划、每季度考核项目进展情况、年底核对项目完成情况的工作方式,逐步完成任务清单,保障全年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北京市针对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开展测评工作,并设置专项考评方案,提高考评质量,继续保持全面覆盖各区政府,市级行政机关从2021年的11个增加到18个。对北京市16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中开展的工作进行评估,以测评促工作,帮助各区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与差距,实现各区各项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任务均衡推进。设立考核评估工作专项小组,负责审查参与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各部门,重点考核事项从2021年的44项增加到62项,立足功能提升,逐项设定考评目标,严格考评标准,保证考核可以对标对表精准判定,充分发挥测评作用。制订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专项考评培训方案,配合市政府绩效完成对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专项考评任务点位梳理,做好日常监管工作。灵活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察访核验,组织做好年终考评工作。

2.保障国际交往中心空间设施建设

完成对新国展二、三期项目定位、建设规模、配套服务、基础设施保障等方面内容的深入研究,形成规划条件,编制完成国际方案征集任务书;完成新国展二、三期建筑设计方案及城市设计方案国际征集,并确定了最终中选方案。已核发新国展二期会展建筑、新国展三期居住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照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相关要求,指导建设单位推进国际交往功能设计和赛后内部改造工作。推动第四使馆区规划实施,实现高质量发展。落实第四使馆区控规及城市设计导则,积极配合外服局,大力协调属地和分局推进道路、市政基础设施、周边轨道交通的实施方案研究。持续推进环球主题公园及周边片区国际交往功能设施体系不断健全,近期结合北部产业开发实施方案和重点项目进行优化提升。完善名城保护工作机制,拓展保护对象,持续开展各类保护对象认定。推动中轴线申遗相关工作,有序推进文物整治修缮。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保护传承利用好红色资源,推动北京香山革命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三馆融合发展。

3.国际高端要素呈现出集聚态势

为国际组织营造便利开放的工作环境,北京市印发实施支持其落户的若干措施,争取吸引更多符合北京发展需求的国际组织及分支机构落户京城。北京市制订支持落户措施的宣介方案,通过微信平台向相关单位释放需求信号。对于北京计划重点吸引的国际组织,提出精准对接方案,定制符合国际组织自身特点和需求的服务项目,为国际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为吸引目标国际组织,制定工作台账,逐项攻克。同相关专业单位积极沟通,了解组织需求,配合推进国际组织或其分支机构落户北京。在北京市各级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由中国服贸会执行机构等组织发起的全球服务贸易联盟,以及由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等组织共同发起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在北京设立总部。至此,在北京落户的国际组织已达到111个。各领域国际会议在北京相继召开,会议涉及可持续发展、企业发展、金融交流等重大领域与重点项目。配合怀柔科学城在雁栖湖召开2022可持续能源发展国际会议,举办第十五届北京市市长国际企业家顾问会议。成功举办“行走的达沃斯”调研活动,具有针对性地邀请企业,共吸引60多家跨国企业,通过合理规划调研路线,恰当安排考察主题,服务于各类合作项目,最终促成城市副中心与包括美国能源基金会在内的4家公司签署合作议定书。

4.提升国际化环境品质

完成北京市因公出入境管理服务系统升级及因公出入境对外服务、内部管理和数据分析三大子系统建设。加强与北京仲裁机构委员会沟通,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对境外商事主体申办签证予以积极协助,北京市出具的开庭通知可作为签证证明材料,北京驻外签证机关将为境外商事主体审发私人事务(S2)签证。根据首都疫情防控形势和任务部署,适时调整市外办涉外防控安排。根据疫情防控新举措动态调整相关服务,持续做好外籍人员入境来京工作,助力全市复工复产。在市外办基础上,新增包括市商务局在内的4个邀请函审签发主体;拓展增加邀请函初审单位,将市发展改革委“服务包”专班、中关村管委会及各分园管委会纳入初审单位。调整外籍人士来华签证申请手续,来京工作、开展商业贸易、访问交流考察人员及其直系亲属来华签证不需申办政府部门签发的邀请函。加强政策宣介,通过市外办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等渠道,确保政策调整宣介到位。

(三)利用丰富资源,为首都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1.有效发挥领导层的带头作用

2022年,北京市领导出席外事活动或港澳活动共计106次。这些活动通过线上或线下的形式举办,市领导向重点涉外企业宣传了北京为吸引高端要素制定的开放政策和营造的优良环境。在市领导牵头下,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跨国公司都将其营商范围扩展至北京。此外,西班牙等国的跨国企业还参与到通州副中心的建设之中。还有一批跨国企业在北京已开始实体化运行,其中包括荷兰飞利浦等。

2.将国际交往平台做优做大做强

高质量服务主场外交,配合中央有关部门在北京举行多边外交活动,促进国家利益,增强国际影响力。在2022年服贸会、金融街论坛年会等大型国际活动中,北京市配合上级领导部门邀请重要嘉宾、安排活动场所、组织服务团队,向外国政要、国际组织、驻华使节等充分展现了北京国际化高质量服务,表明了中国期待实现国际合作的态度,为活动的开展和合作的推进做出贡献。

3.充分发挥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智库作用

系统梳理“十四五”规划中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任务,划分为双机场发展、城区改造、创新公司园区、会展效益等多项专题,推动项目化研究各专题,实现困难问题各个击破。报发“外事信息”等多个产品,为各部门发布全球治理最前端信息,辅助国际交往功能建设开展调查研究。其中,围绕打造具有国际消费中心功能的国际机场和建设国际化金融中心两大主题的调研报告成功转化落地,转变为政策,为市民服务。北京市积极利用丰富的智库资源,发动专家主观能动性,吸引更多专家关注并深入研究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提供丰富且具有创新力的智力支持。

(四)提升交往能力,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深化合作

1.密切城市间交往关系

市领导分别向韩国、越南、泰国、美国、新西兰、德国、丹麦、爱尔兰和古巴等国家的重要城市市长,通过致信方式,表达希望推动城市间进一步交往的意愿。同埃塞俄比亚首都的合作向务实更进一步,签署了共同促进合作的备忘录,通过签署备忘录培育中国同非洲合作的又一新基点。2022年是中国—中东欧国家首都市长第五届论坛深入落实之年,北京市逐步兑现论坛承诺,加强气候变化和生态保护等多领域的合作,推进双向贸易,推动城市减排和绿色能源转型,加强城市间人文交流,进一步打造韧性合作标杆。北京市参与全球化时代的全球治理,参加由世界城地组织召开的大会,并就推动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利用好国际交往渠道,加强同世界奥林匹克城市联盟的交流与合作。向城市气候领导联盟申报“供暖系统无煤化”项目,并作为中国唯一获奖城市赢得奖项。推进北京首尔混合框架下的合作,推动两城博物馆交流。市领导视频会见科隆市市长,两市承诺将继续在双边关系中发挥积极性作用。为纪念北京哥本哈根结好十周年,两城举办系列活动,加深民众情谊。同巴黎市保持密切沟通,谋划推动两市友城关系发展。

2.扎实推进北京同港澳的高水平协同发展

在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第二十五届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如期举行。京港两城圆满完成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一年期的试运营,签署合作备忘录,并开展创业大赛,两城约定在今后的合作中携手创新篇。服务保障香港回归25周年在京相关庆祝活动,支持“历久弥新 经典永恒”第十届香港主题电影展、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成就展、“国风 港潮 舞动京彩”主题快闪等活动。深化同澳门合作,建立合作会议机制,两地不定期共同组织会议,重点推进科创、国药、贸易、展会等12个领域的合作。继续推进京澳合作伙伴行动和投资贸易展览会,拓展两地在交通、金融等领域的多项合作。有力支持展览会举办,北京市组织82个项目参展2022年展览会。

3.促进公共外交拓展民间合作

中国民促会参加二十国集团民间社会会议,并在环境、气候、能源等方面做交流发言。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主办2022中非民营经济合作论坛,探讨如何深化中非民间投资合作,促进中非两地民心相通。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发挥协会能动性,组织金砖国家民间社会组织论坛,主办推进全球发展的交流大会。中国互联网、眼部护理、环境可持续发展、推进公共治理等领域的社会组织相继获得各国际组织的认证。在抗击疫情方面,北京民间力量通过各项国际救援项目,向多国捐赠口罩在内的各类防疫物资。民生项目有效持续,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向世界部分难民营捐赠人道援助物资,向受灾群众紧急救援,助力当地灾后重建工作,赢得当地广泛好评。“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连续第六年组织教育论坛,推动建筑类人才培养,共创富有“一带一路”特色的有效人才培养机制。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中东欧国家舞蹈文化艺术联盟年会,成员间加深友谊增进了解。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农学院和首都体育学院等高校不断创新国际合作新范式,促进首都高等教育国际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组织人文活动,促进民心相通。在京社会组织发挥专业特长,如专利保护、商标领域以及电力领域的各种社会组织,积极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与完善。围绕海外利益保护话题,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召开风险防范研讨会,助力企业“走出去”。中国花卉协会参加世园会,向世界人民展现了民间智慧,帮助不同国家观众读懂中国。北京建工、四方股份为当地员工开展培训课程,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智力支撑和人力保障。同仁堂走出国门,将中医融入国外当地医疗服务,指导当地群众防疫。中阿卫视配合高端访问,编译众多国内高热度电视剧,受到一致好评,丰富当地人生活,为高层外交积累基层合作民意。开展品牌活动,推动民间交往走深走实。北京市妇女联合会、中关村管委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品牌活动,促进人文交流走向深入。

(五)提升服务质量,培育治理能力

1.党的领导贯穿工作始终

由市领导带领,围绕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坚持以首善标准和首都样板服务于国家重大外事活动,提升北京国际化水平,打造精品国际化社区服务。在市政府指导下,各区建立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小组的领导作用,设立工作委员会,带领全区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此外,东城区、石景山区和顺义区等区,层层落实小组会议重点内容。加强顶层设计,相继制定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行动计划、常态化工作机制或管理标准等建设规划,保障各项工作精细化推进。北京市统一指导和督办各区外事工作,保证外事工作在统一思想的引领下资源统一、工作统筹推进,达到资源整合、全面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总体目标。

2.面对涉外疫情防控坚决不放松

抗击疫情,没有国界、不分国籍。北京市坚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围绕人民开展防疫工作。北京市深入细致加强对外籍居民防疫意识的引导和政策宣传;开通全天候服务热线,及时快速清晰解决外籍居民关切;多渠道发布双语信息,引导外籍居民积极配合防疫要求;制定应急处置机制,畅通报送应急事件渠道,织牢疫情防控网;持续做好疫苗接种服务工作,及时启动加强针补种工作。组织做好使团外交人员疫情防控,涉及110家使团防疫工作,核酸检测超过93万人次。做好涉外疫情防控的服务保障工作。北京市为重要宾团来访制订常态化工作方案,圆满完成国家及国际组织访问团的接待工作。

3.健全完善境外安全保障机制

扎实做好领事保护工作和涉外环境稳定。全面加强涉外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对于敏感事件提前研判、规划方案、及时处理、有效应对、防止发酵。在冬奥会和党的二十大召开的重大节点,制订涉外专项工作方案,防范风险、控制扩散,保障重大活动顺利开展。面对国际局势巨大变动,俄乌冲突爆发后,北京市迅速制订处置方案,落实领事保护工作,帮助在乌克兰的北京市民安全离开乌克兰。为“一带一路”沿线京企建立安全巡查机制,保障项目顺利实施。2022年共处理领保事件32起。为稳妥处置领保工作,北京市对接43位专家,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20人;师资涉及安全、经济、文化、法律、教育、心理、医疗7个领域;完成标准化教学大纲和领保宣教案例汇编(修订稿)。启动领事保护情景剧大赛,并开设领事保护讲堂。在北京城建集团、学为贵留学机构3所分校、东城区永外街道、漪园社区、西城区91科技集团等设立20个领事保护宣传点位。

4.优化外事管理服务

完成北京市因公出入境管理服务系统升级及因公出入境对外服务、内部管理和数据分析三大子系统建设,简化管理服务手续,为因公出国、访问港澳的工作人员提供便利。同时,还为申请办理亚太经合组织商务卡、被邀请来华的外籍人士提供便利的手续办理服务。外事服务大厅设置自助服务区,提供全自动电子证照柜3台和自助拍照一体终端机3台,可为全市200多家任务申报单位提供7×24小时因公护照存取、生物信息采集等自助服务。通过实地走访、电话沟通和线上咨询等形式,向首旅集团、北京建院、小米集团、字节跳动、金吉列等北京市企业宣介APEC商务旅行卡的便利性。全年共受理全市企业申请APEC商务旅行卡201人次。

5.加强首都高水平国际交往人才队伍建设

统筹疫情防控和线上线下培训工作安排,组织开展外事人才培训班,为国际交往工作储备人力资源。为保障涉外工作安全,组织安全保障培训班。在宣传工作中,培育外宣人才,建设新闻宣传人才队伍。组织具有高水平翻译能力的人员集体培训,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储备翻译人才库。昌平区、平谷区、团市委、文资中心等单位开展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主题人才队伍培训,共培训学员600余人次。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魏翔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